5月24日,在遵医附院第一住院楼五楼的一间病房内,37岁的陈先生和家人为肝胆胰外科的医护人员送上了锦旗,“医德双馨妙手回春”八个字诠释着他对医务人员的感激,因为他知道,如果不是及时做了肝脏移植手术,如果没有医护人员精心的呵护,他此刻还挣扎在死亡的边缘。
陈先生患有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活动性,此前,他长期反复入院治疗,并未治愈。随着病情的变化,他的生活质量每况愈下,肝移植成了他延续生命的唯一途径。去年,他来到遵医附院肝胆胰外科登记,倘若有合适的肝源供体,他愿意第一时间接受肝移植手术。
终于,今年4月29日,接到有合适肝源供体的通知,陈先生在家人的陪同医院,顺利接受了肝移植手术。陈先生术后三天便能进食,术后十天时出现了排异反应,于是留院继续接受抗排斥治疗。
25天过去了,经过肝胆胰外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目前,陈先生的肝功能及生化指标接近正常,血液浓度维持恒定,且没有再出现排异反应,可以出院了。
据肝胆胰外科主任赵礼金介绍,肝脏移植要考虑两方面,一是要考虑供、受体的血型,因为肝脏移植只需要符合ABO输血原则即可;二是供体的身高、体重及原发疾病,以此评估供体是否适合受体等具体情况。像陈先生这样的肝病终末期患者,换肝不仅能让他们继续活下去,还能够提升生活质量。
遵医附院于年开展贵州省首例抢救性肝移植手术,截至目前已完成多例肝移植手术,在贵州省处于领先水平。赵礼金带领他的医护团队,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继续开展好肝移植手术,力争为更多终末期肝病患者送去生的福音。
来源:贵州都市报、医院宣传科
▁▁▁▁▁▁▁▁▁▁
免费收取遵义最新消息请加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