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
病理
肝内脂肪含量增加至40%-50%,或全肝脏1/肝小叶脂肪沉淀,称脂肪肝。脂肪肝为肝脏实质的脂肪浸润,肝脏体积增大被膜紧张,色泽变黄,肝缘变钝。质柔软,切面隆起呈油腻状。镜下肝细胞内外脂肪浸润,肝细胞脂肪变性。轻中度者脂肪在肝小叶中心或周边区,重症者脂肪呈普遍分布,有局部炎症和坏死。
临床表现常无特殊体征,有肝肿大,柔软,但在后期并发肝硬化时,肝触诊变硬。
声像表现均匀性脂肪肝1、肝肿大,光点细密;
、肝脏浅部回声增强,深部衰减变暗;
、肝内管道变细小。
非均匀性脂肪肝脂肪浸润区呈高回声,正常的肝组织呈相对低回声区。
局灶性脂肪肝:
弥漫性非均匀性脂肪肝(正常的肝组织常位于肝左叶、胆囊周围):
局限性脂肪肝:
鉴别诊断局限性脂肪肝需与肝癌作鉴别:边界较清楚,呈不定形,后方无衰减,周围无声晕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病理
早期肝肿大,晚期肝缩小,包膜变厚呈结节状隆起,质硬,门静脉增宽、脾肿大。切面可见肝组织结构的改变和弥慢性结缔组织增生。
临床表现代偿期除肝区轻度不适及消化不良,脾功能不同程度亢进外,可无其它特殊表现。
失代偿期表现为出血,腹水、黄疸、重度门静脉高压及内分泌失调等。
声像表现1、肝脏失去正常形态,体积较小。
、肝脏包膜回声增强,表面高低不平,有的呈锯齿状。
、肝实质回声增强、增粗、不均匀
①回声增强的光点,粗细不均。
②线状回声增强,可见短小粗线状增高回声。
③网状回声增强,各个方向的线条状回声汇成网状、网眼大小不等可小如绿豆、大如蚕豆。其间为病变较轻的肝细胞小岛及再生的肝结节,形成边缘不清晰的低回声区。
④片状回声增强,出现小片状回声增强区。
4、肝静脉变细
门静脉系统:主干扩张超过1.cm;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亦可扩张。
肝动脉代偿性扩大。
5、脾大
6、腹水
7、胆囊缩小,壁增厚,胆囊壁水肿严重者呈夹层
肝硬变声像肝脏形态失常,缩小,边缘变钝
肝包膜增厚呈锯齿状或凹凸状
肝实质回声增强、增粗、不均匀
门静脉系统扩张、脐静脉重开
脾大、腹水
胆囊壁水肿
门静脉高压门静脉增粗,血流速减慢、反向
肝动脉血流速增快
脐静脉重新开放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脾大、脾静脉曲张
脐静脉重新开放:
鉴别诊断肝硬化主要与肝癌鉴别,肝硬化的低回声区应与小肝癌的低回声区作鉴别,片状高回声区应与小肝癌回声增强区鉴别。
肝血吸虫病肝
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于门静脉系统引起肝脏病变。
病理肝脏因慢性虫卵结节,虫卵钙化,小叶间大量纤维组织增生伴以小肝管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可使肝脏变硬、变小,导致血吸虫病性肝硬变。
声像表现急性期无特异性声像,肝脏稍大,光点较密
慢性期及晚期
1、肝脏缩小或不规则。肝表面不光整,呈锯齿状。
、肝脏实质内回声:呈现网格状回声增强区,增强光带将肝实质分隔成cm的小区,小区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
、肝硬化表现
4、脾大较显著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