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肝硬化症状
肝硬化传染
肝硬化治疗
肝硬化用药
肝硬化手术
肝硬化原因

千年医叹

这个故事中的医生是南阳方城人士,叫李铁林,老先生活了九十多岁,已经不在了,我无缘面见他,但因为他的一张处方,我却永远记住了他。

见到这张处方时是年,当时我大学三年级,那时候一放假就经常到的我的一位老师朱彦光先生处跟诊学习。一天在闲聊中,朱老师谈到了肝病的治疗,谈到兴处,朱老师小心翼翼的从抽屉中拿出一本笔记,从中拿出了这张让我没齿不忘的处方,就是一张薄纸,上面竖排繁体字,从右到左,字迹苍劲有力,简单的几句病机描述,然后就是:巴戟、大云、枸杞、白术、怀山、炙甘草这六味药,一看就是传统的中医处方,可惜我当时没有手机之类的拍张照片。

朱老师接着谈了这个处方的来历,这位患者是50来岁的女性,肝硬化腹水,在朱老师处治疗一段时间效果不佳,朱老师也是数代为医,他就想起了和他爷爷一辈的李铁林先生,当时老先生已经90来岁了,因为建国后不满意当时的社会环境,也没有响应党的号召和其医院为人民服务,所以就没有再行医,而是在农村务农,脾气很倔,也一般不给人看病。

朱老师让病人拖亲戚到了李老先生那里,他诊断后就开了方,并嘱咐病人,三十天后再来复诊,后来病人又服药两次,共服药90付,第三次诊断处方后,李老先生就对病人说,你不用再来找我看了,我年纪也大了,以后就拿着个处方到朱彦光处,让他给你治疗吧,服药三年,肝病就差不多了。

病人服药后症状已经在好转,但也知道李老的脾气,所以就在第三次方后拿着李老的第三次处方,也就是上面我们提到的处方,在朱老师处连续吃药三年,最后肝硬化确实好了,期间朱老师大概就是守服此方,没有大的改动,只是在感冒发烧时治疗表证而已。

听完这个描述,我完全被震惊了,这么一个简单的处方,竟然治好了顽固的肝硬化,对我触动很大,也完全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中医,但当时我的水平还不足以深刻理解这个方,只知道是养肝健脾之法,朱老师也没多讲,也感谢朱老师没有说破,这个处方也使我带着疑问开始了后来的学习,而今天,我已经可以尝试解析一下这个处方,供大家参考。

这六味药看似简单,但若非精于本草,临证经验丰富者,怕也难以理解或者坚持这种用法,并深信它会起效。肝硬化腹水的病机很复杂,但千变万化不离肝脾肾三者,肾为肝之母,要滋润,肝体阴而用阳,要养要疏,脾是被肝克制的,仲景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明训,所以补肾疏肝健脾是肝硬化的根本治法,而其他的活血利水,理气散结等多可暂用而不能常用,李老此方补中带疏,已是高人一等。

补肾疏肝健脾的法则定下,具体怎么用药?怎么把握药的个性?这是考验医生的时候。

补肾有养阴之熟地、龟板、首乌等,在有腹水时用难免太过滋腻,有淫羊藿、杜仲、鹿茸等温补之品,但滋补之中却无疏通之力。

李老就选用枸杞来滋养肝肾,这是滋补肝肾的第一药,可谓阴阳并补之品,一物而起肝肾同补之效。

大云也就是肉苁蓉,这个药产于西北新疆沙漠之地,外披鳞甲,质地坚硬,温补肾精之中大有开破之力,《本经》描述为“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妇人症瘕”,能除症瘕也就是能除积聚有形之物,肝硬化自在其中,这味补中有泻之药,又省却了用丹参、桃仁、鳖甲等活血化瘀之品。这个药我常配合鹿角片,用来治疗妇科的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宫颈癌等,屡屡见效,确有化瘀散结之效。

肉苁蓉植物

肉苁蓉原药材

肉苁蓉饮片

巴戟是根茎,抽去心后中空而有窍,滋补之中又有疏通祛风之力,《本经》称为“主治大风邪气”,《日华子本草》说“除一切风…疗水肿”。巴戟能补肾壮阳人都知道,但巴戟能祛风,也延伸为能疏肝,大多数人却不易理解。肝热阳旺则生风,肝寒气郁同样生风,肝硬化显然是肝寒气郁的较多,风木没有鼓荡之力,就像流水被低温冰冻了一样,这时用疏肝理气之品如柴胡、青皮、玫瑰花等也是一种方法,但有没有一种药滋补肾阳,然后给肝木以力量,让它自己舒展开来呢?巴戟就有这种功效。

所以这三种药总起来就是枸杞纯补。多是柔润之气;大云补中带破,多是刚烈之气;巴戟则是补中带疏,柔中带刚,三味药,肝之体用皆已照顾到,肝肾有了物质基础,又有了灵动温煦之力,为其恢复创造了条件。

后面三味白术、怀山、炙甘草,就不多解释了,就是“肝病实脾”,从健脾益气除湿入手,白术则偏于健脾益气除湿,升散之力多,淮山则偏于养脾阴除湿,收降之力多,甘草则是寒热虚实无往不利,和事佬,但益气之功又不可少,这三味药把脾胃之升降也照顾到了。

所以这个处方,药虽六味,但却是李老一生学问之体现,可谓“简约而不简单”,但历史的机缘使这一代的老中医的很多宝贵经验都没有流传下来,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中医最大的无奈,找个靠谱的老师难如登天。

这个肝硬化的病人最终得以痊愈,证明了李老诊断的高明,也得益于自己对中医的信任坚守,换到现在的医疗环境下,很多类似的病人估计早就更医无数了。这个病例也使我对慢性病的治疗特别重视在辨证准确的情况下守方服用。

诚然,临床上有很多慢性病会取得着手成春的迅速疗效,但这恐怕不是临床的主体,医生如果总想每个病都如此,怕是要栽跟头的。还有很多慢性病患者,如闭经、月经减少、月经紊乱、子宫肌瘤、糜烂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肾炎、心衰、冠心病、阳痿早泄、虚损证等,要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都不是十天半月能达到的,医患双发要学会持久战!

对这类病,我往往都是先交代病人,你要做好长期服药的准备,如果想吃十几付药就好,那就另请高明了。大家不要以为这是句闲话,有些病人就是不清楚这些病的病程才频繁换医生的。医生郑重其事的和病人强调这个事,有时候会对他有很大的帮助。

其中有一例新野的患者,糜烂性胃炎多年,几年来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胃痛时作,少吃一点即胃口胀满,几年下来形销骨立,换了几十个医生,据她描述服药基本没有间断,而且她的病是每次换个医生好像都是先有效接着就无效了,所以她一般是吃上一个月左右就换医生。

我诊断后认为就是脾阳虚的症状,先批评了她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认为之所以先有效后无效就是她的无效描述促使医生没有坚持守方用药而更改了用药思路,所以屡屡失败,一个慢性胃炎,哪有治不好的道理?然后给她讲了慢性病需要时间的道理,像她这样的情况做好服药一年的准备,处方就是前面医生肯定用过的健脾温阳益气之法,香砂六君丸合厚朴温中汤的意思,服用十五付药也是先有效后无效,还是没有一点食欲。我考虑辨证无误,又守方服用半月,又强调其饮食禁忌,略有效果。第三次又考虑其胃气太弱,药量大则难以承受,再减小药物剂量,服用十五剂,还是进步不大。后来几次复诊接连把药物剂量调小,处方无大改变,减少到一味药1—2克的情况,连续服用一月多,病人终于在数年来开始有了饥饿感,喜出望外,也有了信心。继续药茶服用近两个月,病人才食欲大开,至于她的体重恢复恐怕还要更长的时间。可见有些病不是处方不对,而是在用药的细节及剂量上需要根据病情增减调整,而这只有医患双方相互配合,长期交流反馈才有可能实现。

岳美中先生曾说中医治疗慢性病,讲究有方有守。也就是说要认定病机,坚持服药,这样才有治愈的机会。《孟子·离娄上》有句名言叫“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历来把它理解为治年深日久的病需要提前准备的三年的陈艾,这是有问题的。联系孟子的前后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行王道于天下不可急于求成,就像年深日久的病,需要用艾灸三年的时间来治疗它一样,也即是长期治疗的意思,这和“王道无近功”的思想是吻合的,不懂中医的道理,解释个文言文有时候都离题万里。

这个坚持服药是医患双方的事,医生在辨证无误的情况下不能频繁换方,病人也不能在初服无效的情况下就更改他医,临床上很多病疗效不好这一点是很关键的。当然医生怎么判断自己是辨证有误还是药效不到,这就是临床经验问题了,水平之高低也在这上面体现。

患者怎么判断医生是真想给自己治病的,而不是纯粹的经济利益呢?当然有很多方面,但其中一个,医生开的药是否价格适中是很关键的一个指标,真治病的医生从来都是把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考虑在内的。慢性病调整需要时间,则经济代价必然很大,医生应该考虑病人的承受能力,用丸散或小剂量常服才是为病人考虑。

南阳虢国羊肉汤馆的一位患者因病曾在某位老中医处服药年余,药中红参、西洋参、太子参都用上了,剂量超大,一剂药接近二百元,一年下来工资不够药费,而且了无寸效。这位哥们宅心仁厚,也没有抱怨这位老中医,只是说太贵了还没有效果。但我听了却忍不住想劝各位患者:遇到这样的医生,不用一年,一次就可以和他坚决地说声拜拜,让他每天闲着去看云彩吧!

其实上贵重的药大多和名贵的食材一样,绝不是主粮。上天有好生之德,人们赖以生存的东西大都是至贱至平常之物,越贱的东西越不可缺少,空气不要钱、水很便宜、主粮只要你能工作你就能吃饱,但鱼翅燕窝这类东西,就是为了逞口腹之欲的过度之举了。吃饭如此,用药亦如此,“高以下为基,贵以贱为本”,一切有为法,当作如是观!

清明时节谨以此文纪念我的第一位老师——朱彦光先生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白殿疯对称么
北京哪里有治疗白癜风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yinghuaa.com/gyhcr/23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