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相关链接:
肝硬化之肝细胞癌(HCC):典型小肝癌、肿瘤包膜丨MRI表现与病理相关性
『肝硬化、RN、DN、HCC演变』之MRI表现及病理相关性(1)
『肝硬化、RN、DN、HCC演变』之MRI表现及病理相关性(2)
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
“结中结表现”
高级别的不典型增生结节(DN)和小肝癌(HCC)(≤2cm)在MRI上可出现“结中结表现”,尤其是肝细胞癌的瘤灶起源于铁质沉着的再生结节(RN)。这种病灶实际上是一个发展中的肝细胞癌,可被认为是低级别DN和小肝癌之间的过渡。
MRI能够显示肝癌形成过程中的一系列表现,包括:
(1)DN→HCC过程中,局部脂肪浸润提示病灶正逐渐演变成肝癌,可结合甲胎蛋白(AFP)升高;局部脂肪浸润在T1反相位上表现为局部信号减低;
(2)T2WI上在DN结节中出现高信号灶,提示正发展成HCC;
(3)明显的新生血管可作为肝癌形成的最初征象,表现为动脉期结节中心强化更明显。
这些发现可能代表HCC形成的各种遗传途径。
肝硬化,肝癌,结中结:各序列信号特征
T2fatsat:T2WI压脂,在较低信号的HCC中可见一小结节样高信号;
T1in-phase:同相位,病灶呈等信号;ART:动脉期,明显强化,内部小结节被显著强化区包围;DEL:延迟期,造影剂廓清,病灶周围较厚的纤维肿瘤包膜有强化。
肝硬化,肝癌,“结中结”,MRI表现:
A~D:影像表现如上所述。
E:T2WI压脂,下方层面肝内另见一HCC,呈较高信号;
F:反相位,第一病灶因脂肪浸润可见信号减低;
G:动脉期,第二病灶明显不均质强化;
H:延迟期,造影剂廓清,周围局部见肿瘤包膜。
肝癌,影像与病理相关性:
A、镜下(HE×):肝脏病灶皮下转移,病理显示为肝细胞源性;
B、镜下(HE×):异常肝细胞呈增厚的细胞盘样排列;
C、基于动态增强的相对强化区的像素大小描述图:可见肿瘤血管的显示(红色);
D、曲线下面积的像素大小描述图:可见肿瘤包膜的强化。
肝细胞癌(HCC)
“马赛克征”及病理相关性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未经任何治疗的5年生存率低于5%。肝癌在东方和东南亚更为多见。然而在欧洲和北美肝癌的发病率正在上升。
较大HCC(>2cm)可能有许多特征性表现,如马赛克征(mosaicpattern)、肿瘤包膜(tumorcapsule)、包膜外扩张并卫星灶(satellitenodule)形成、血管受侵(vascularinvasion)和肝外播散,包括淋巴结和远处转移(lymphnodeanddistantmetastases)。
马赛克征主要见于>2cm的病灶,出现率约88%;在T1WI、T2WI及增强扫描上表现为信号不均。肿瘤包膜在较大HCC的出现率约60–82%,在T1WI、T2WI上均呈低信号。血管侵犯在较大HCC的出现率约24%。
肝硬化,肝癌,马赛克征:
T2fatsat:T2WI压脂,肝硬化,肝右叶结节样,低及稍高混杂信号(马赛克征);
T1in-phase:反相位,病灶呈等信号;ART:动脉期,不均质强化,一些区域明显强化,另一些区域轻微强化;DEL:延迟期,肿瘤强化区造影剂廓清,肿瘤包膜有强化。
肝硬化,肝癌,马赛克征,MRI表现:
A~D:影像表现如上所述。
E:冠状T2WI,肝右叶病灶呈等信号;
F:8个月后冠状T2WI,HCC体积增大;
G:8个月后动脉期,病灶体积增大,呈马赛克样强化;
H:8个月后延迟期,见肿瘤包膜及内部分隔强化。
肝癌(马赛克征),病理学表现:
A、B、大体,肝硬化,肝右叶较大HCC,内见出血、坏死区;
C、D、镜下(HE×/):异常肝细胞,符合HCC,见局部出血区。
感谢大家对熊猫的白癜风忌食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个好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