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了解肝硬化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
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
01
肝硬化的发展过程
通常肝硬化病程发展缓慢,病情较轻微可潜伏3~5年或10年以上,少数因短期大片肝坏死,3~6个月便发展成肝硬化,常分如下两期。
①代偿期:属于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出现较早,且较突出,可伴有腹胀不适、恶心、上腹隐痛、轻微腹泻等。
②失代偿期:属于症状典型,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减退或门静脉高压症两大类临床表现。
02
肝硬化的预防措施
一级预防:应通过健康教育防止病因达到无病预防的目的。应积极预防病毒性肝炎,增高生活水平,合理营养,调整影响肝脏功能的药物,少饮酒等。
二级预防:即为早诊断、早治疗,应积极组织老年人进行有效体检,及时发现无症状的肝硬化病人,监测肝脏结构及功能状态,防止严重的并发症的发生,并采取适宜的保健措施,延缓机体衰老。
三级预防:即建立诊断并通过合理治疗,减少肝硬化对机体的损伤,减少并发症对机体危害,并通过社区服务及时与二、医院建立联系,提高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03
补充营养预防肝硬化
蛋白质是肝脏组织细胞修复、再生最主要的原料,要合理的摄入蛋白质。因此,蛋白质的供给一定要充足,按每日每千克体重1.5-2克供给,一日蛋白质总量约为-克。应多食一些优质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鱼、虾、豆制品等。
高热能可保证膳食中供给的蛋白质充分被机体利用合成自身的蛋白质,修复变性、坏死的肝细胞,同时也为肝脏提供足够的热能。
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可提供热能,合成肝糖元,保护肝细胞,防止毒素对肝细胞的损害。
维生素B族是催化体内生化反应的辅酶,吃高碳水化合物食物时,体内对维生素B族的需要量也增加了,维生素也可保护肝细胞,增强抵抗力。
End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