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肝硬化症状
肝硬化传染
肝硬化治疗
肝硬化用药
肝硬化手术
肝硬化原因

乙肝的治疗和随访

庆国庆中科白癜风让您告白 https://m-mip.39.net/fk/mip_8250699.html
中国是乙肝大国,乙肝患者非常多。但是临床上和生活中遇到好多乙肝阳性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感染乙肝,甚至知道自己有乙肝,却没有进行抗病毒治疗。为了改变这个现状,将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所制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版》中的部分内容介绍给大家。首先,治疗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肝病毒(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脏纤维组织增生,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HCC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对于部分适合条件的患者,应追求临床治愈。临床治愈(或功能性治愈):停止治疗后仍保持HBSAG阴性(伴或不伴抗-HBs出现)、HBVDNA检测不到、肝脏生物化学指标正常、肝脏组织病变改善。但因患者肝细胞核内cccDNA未被清除,因此存在HBV再激活和发生HCC的风险一、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依据血清HBVDNA、ALT水平和肝脏疾病严重程度,同时需结合年龄、家族史和伴随疾病等因素,综合评估患者疾病进展风险,决定是否需要启动抗病毒治疗;动态评估比单次检测更有临床意义。血清HBVDNA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若其ALT持续异常(>ULN)且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ALT升高,建议抗病毒治疗。导致ALT升高的其他原因包括:其他病原体感染、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全身系统性疾病累及肝脏等。同时,也应注意排除应用降酶药物后ALT的暂时性正常。存在肝硬化的客观依据,不论ALT和HBeAg状态,只要可检测到HBVDNA,均应进行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者,若HBVDNA检测不到但HBsAg阳性,建议抗病毒治疗。血清HBVDNA阳性、ALT正常患者,如有以下情形之一,则疾病进展风险较大,建议抗病毒治疗:(1)肝组织学存在明显的肝脏炎症(≥G2)或纤维化(≥S2);(2)ALT持续正常(每3个月检查1次,持续12个月),但有肝硬化/肝癌家族史且年龄>30岁;(3)ALT持续正常(每3个月检查1次,持续12个月),无肝硬化/肝癌家族史但年龄>30岁,建议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检查或肝组织学检查,存在明显肝脏炎症或纤维化;(4)有HBV相关的肝外表现(肾小球肾炎、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周围神经病变等)。总结:1.血清HBVDNA阳性、ALT持续异常(>ULN)且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者,建议抗病毒治疗。2.对于血清HBVDNA阳性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HBsAg阳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建议抗病毒治疗。3.血清HBVDNA阳性、ALT正常,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建议抗病毒治疗:(1)肝组织学检查提示明显炎症和(或)纤维化[G≥2和(或)S≥2];(2)有乙型肝炎肝硬化或乙型肝炎肝癌家族史且年龄>30岁;(3)ALT持续正常、年龄>30岁者,建议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检查或肝组织学检查,存在明显肝脏炎症或纤维化;(4)HBV相关肝外表现(如HBV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等)。二、治疗1.NAs治疗:恩替卡韦(entecavir,ETV)、马酸替诺福韦酯(tenofovirdisoproxilfumarate,TDF)、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tenofoviralafenamidefumaratetablets,TAF)、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Peg-IFN-α和干扰素-α等。三、随访与复查1.慢性HBV携带状态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患者的管理慢性HBV携带状态因处于免疫耐受期,患者肝内无炎症活动或仅有轻微炎症,且此期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欠佳,所以目前不推荐进行抗病毒治疗。但需要强调,一部分免疫耐受期患者可能会进入免疫清除期而出现肝炎活动。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处于免疫控制期,但仍有发展成HBeAg阴性CHB的可能,且长期随访仍有发生HCC的风险。因此,慢性HBV携带状态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的患者均建议每6-12个月进行血常规、生物化学、病毒学、甲胎蛋白、腹部超声和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等检查,必要时进行肝活组织检查,若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及时启动治疗。2.(1)应用Peg-IFN-α的患者:血常规检查(治疗第1个月每1~2周1次,稳定后每月1次),肝脏生物化学检查(每月1次),甲状腺功能和血糖值检测(每3个月1次),HBVDNA、HBsAg、HBeAg和抗-HBe定量检测(每3个月1次),肝脏硬度值测定(每6个月1次),腹部超声检查和甲胎蛋白检测等(无肝硬化者每6个月1次,肝硬化者每3个月1次),必要时做增强CT或增强MRI以早期发现HCC。(2)应用NAs类药物的患者:血常规、肝脏生物化学指标、HBVDNA定量和HBV血清学标志物、肝脏硬度值测定等,每3~6个月检测1次;腹部超声检查和甲胎蛋白等(无肝硬化者每6个月1次,肝硬化者每3个月1次);必要时做增强CT或增强MRI以早期发现HCC。采用TDF者,每6-12个月检测1次血磷水平、肾功能,有条件者可监测肾小管早期损伤指标。3.抗病毒治疗结束后的随访。治疗结束后对停药患者进行密切随访的目的:评估抗病毒治疗的长期疗效,监测疾病进展以及HCC的发生。因此,不论患者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是否获得应答,在停药后前3个月内应每月检测1次肝脏生物化学指标、HBV血清学标志物和HBVDNA定量;之后每3个月检测1次,1年后每6个月检测1次。无肝硬化的患者需每6个月行1次腹部超声检查和甲胎蛋白检测等,肝硬化患者需每3个月检测1次,必要时做增强CT或增强MRI以早期发现HCC。知其意明其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yinghuaa.com/gyhzz/8714.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