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肝硬化症状
肝硬化传染
肝硬化治疗
肝硬化用药
肝硬化手术
肝硬化原因

扶正化瘀片联合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在哪里 http://www.zhutihunli.com

来源:现代药物与临床杂志

作者:李庭红,付彦超,杨言开等

摘要目的探讨扶正化瘀片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年7月—年1医院收治的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例。对照组口服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扶正化瘀片,1.6g/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Th17/Tre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8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ALT、AST、TBIL水平明显降低,ALB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ALB水平比对照组高,ALT、AST、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Th17细胞、Treg细胞、Th17/Treg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Th17细胞、Treg细胞、Th17/Treg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化瘀片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能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改善肝功能,降低Th17细胞、Treg细胞水平。

慢性乙型肝炎已经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临床无明显典型症状,部分患者伴有恶心、腹胀、肝区不适、乏力等症状[1]。慢性乙型肝炎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病因,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压力[2]。目前西医对慢性乙型肝炎以抗病毒治疗为主。替诺福韦酯是新型的核苷酸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能有效消灭乙型肝炎病毒并抑制其增殖,且本身耐药性较低[3]。扶正化瘀片是由丹参、发酵虫草菌粉、桃仁、松花粉、绞股蓝、五味子(制)组成,具有活血祛瘀、益精养肝的功效,用于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属瘀血阻络,肝肾有足证者[4]。本研究选医院收治的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扶正化瘀片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探讨其临床使用价值。

01

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年7月—年1医院收治的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例,女95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37.50±8.22)岁;病程3~13年,平均病程(9.38±1.74)年;体质量指数(24.25±1.90)kg/m2。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5];患者依从性良好,能配合完成此研究;患者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免疫性、药物性、酒精性肝炎;甲肝、丙肝等其他类型的肝病;妊娠、哺乳、备孕期的妇女;肝癌、肝硬化失代偿期;对本研究的药物过敏者;血液系统、骨髓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病变;精神异常,酒精、药物依赖史。

1.3分组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例。对照组男71例,女49例;年龄19~61岁,平均年龄(37.42±8.25)岁;病程3~13年,平均病程(9.25±1.71)年;体质量指数(24.10±1.95)kg/m2。治疗组男74例,女46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37.59±8.10)岁;病程3~14年,平均病程(9.52±1.80)年;体质量指数(24.37±1.86)kg/m2。两组患者在性别、体质量指数、病程、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4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葛兰素史克有限公司,规格mg/片,产品批号0622、),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扶正化瘀片(上海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规格0.4g/片,产品批号0610、),1.6g/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3个月。

1.5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乙型肝炎的疗效标准拟定[6]。显效:症状全部消失,肝功能指标正常;有效:症状明显减轻,肝肿大稳定,肝功能指标基本正常或异常降低超过一半;无效:上述标准均未达到。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6观察指标

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时的肘正中4mL外周静脉血,使用COBASG-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清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水平,计算Th17/Treg的比值。

1.7不良反应观察

记录两组患者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包括骨密度下降、肾损伤、乳酸中毒、发热等。

1.8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录入SPSS24.0处理,组间的计数资料以χ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独立t检验比较组间的计量资料,以配对t检验比较组内数据。

0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8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的ALT、AST、TBIL水平明显降低,ALB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ALB水平比对照组高,AST、ALT、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Th17细胞、Treg细胞比较

治疗后,两组的Th17细胞、Treg细胞、Th17/Treg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Th17细胞、Treg细胞、Th17/Treg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在治疗期间,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0%、5.8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见表4。

0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主要治疗目的为抑制HBV增殖,防治肝功能失代偿、肝细胞癌的发生。随着抗病毒药物的不断更新,临床在控制HBV感染上取得了较大进步,降低了预后和肝癌的发生率[7]。替诺福韦酯属于无环核苷酸类似物,自年被FDA认可用于抗病毒治疗以来,逐渐在临床受到广泛运用,已被推荐为一线治疗药物,具有强效的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耐药性较低,且对多种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肝炎失败的患者也有治疗效果[8]。由于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尚缺乏根治的治疗手段,患者需长期进行抗病毒治疗,但部分患者服用依从性较低,甚至出现自行停药情况,患者的病情易出现反复,整体疗效欠佳。中医根据乙型肝炎的临床症状特点将其归为“肝瘟”“黄疸”“胁痛”的范畴,其根本病机为湿热毒邪侵犯肝脏,伤及肝体,导致气血失和,肾精损耗,发为此症,中医当以补肝肾为主,辅以活血化瘀、固本解毒[9]。扶正化瘀方由丹参、发酵虫草菌粉、桃仁、松花粉、绞股蓝、五味子(制)等组成,以疏肝化瘀、软坚散结、化瘀解毒、益气养血为治法[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ALB水平比对照组高,AST、ALT、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扶正化瘀片联合替诺福韦酯可有效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免疫细胞是机体抵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最主要的效应细胞,参与整个生理过程。Th17细胞是新型的辅助性T细胞,能促进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多种炎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分泌,加剧机体组织细胞的炎性损伤[12]。Treg细胞是调节性T细胞,能维持机体免疫耐受,通过主动调节方式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调节免疫功能[1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机体存在Th17

细胞、Treg细胞高表达,Th17/Treg的比值也在高水平,提示机体抗病毒免疫反应活跃[14]。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后治疗组的Th17细胞、Treg细胞、Th17/Treg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扶正化瘀片联合替诺福韦酯有助于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反应活跃程度,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此可能是其发挥疗效的作用机制。

综上所述,扶正化瘀片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能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改善肝功能,降低Th17细胞、Treg细胞水平。

参考文献

[1]蒋健.中医药防治慢性乙型肝炎的成绩、问题与展望[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3):-,.

[2]侯金林,魏来.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更新版)[J].肝脏,,20(12):-.

[3]白萧萧,东冰,高红艳,等.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最新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8(2):-.

[4]董小平.替比夫定联合扶正化瘀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0例疗效观察[J].临床肝胆病杂志,,29(9):-.

[5]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版)[J].肝脏,,24(12):-.

[6]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7]朱浩翔.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进展[J].中国感染与化疗

杂志,,11(6):-.

[8]杨丹红,赵年丰,潘红英,等.替诺福韦酯挽救治疗核苷(酸)类药物多重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肝脏病杂志,,23(1):75-76.

[9]赵勇.从“肝肾同源”谈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病因病机和治则[J].山东中医杂志,,32(12):-.

[10]马婷,田江,崔凤荣,等.扶正化瘀片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J].辽宁中医杂志,,44(9):-.

[11]张巍,邵明亮,张海丛,等.扶正化瘀片调节肝纤维化miR-基因相关因子表达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41(1):76-82.

[12]丁庆莉,唐古生,贺铮雯,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和IL-17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29(1):15-20.

[13]耿霄,张蓓,周文超,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比值变化的意义[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30(12):-,0.

[14]林纲,秦荣华,徐啸,等.Treg/Th17细胞的比值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的变化及意义[J].江苏医药,,39(17):-.

*文章系本平台转载,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1、医院党委书记蔡莉“走人”背后:纪委渎职调查近两个月、访谈人

2、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扶正化瘀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连续发表两篇英文文章

3、中医对肝纤维化逆转的认识与治疗

4、逆转肝纤维化,9kPa是否为抗纤起点的关键时机?

5、肝纤维化诊断及治疗共识(年)

小伙伴们好,跟大家说句悄悄话。

因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yinghuaa.com/gyhzz/7094.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