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抗病毒药物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持久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减少甚至避免肝硬化和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让乙型肝炎患者有较好的生活和生存质量,最终不因慢性乙型肝炎而影响患者的寿命。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主要选用的是抗病毒药物,包括两大类:干扰素和核苷酸类药物。干扰素包括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和2b)和普通干扰素α(2a、2b和1b)。核苷酸类药物包括5种: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替比夫定、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
干扰素与核苷酸类药物如何选择呢?
干扰素,是选择普通干扰素还是长效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呢?
两种干扰素的区别主要在于半衰期的差异
普通干扰素半衰期在46小时之间在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后38小时达到血药浓度峰值,注射24小时后体內残留的干扰素很少或无法检测到,因此为了维持干扰素的有效血药浓度,需要多次用药(如每周3次)然而,即使是采用这种方案血药浓度波动仍很大造成药物浓度出现高峰与低谷,血药浓度处于峰值时,干扰素相关不良反应如流感样症状的发生率增高,这会影响药物的耐受性,相反,当血药浓度处于谷值时血液循环中没有干扰素,因此不能持续抑制病毒,此时可能出现病毒量反跳。
聚乙二醇干扰素是一种长效干扰素,其机制在于在干扰素分子上交联了一个无活性、无毒性的聚乙二醇分子,从而延缓了千扰素注射以后吸收和清除的速度,使其半衰期延长,只要每周注射1次,即可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能够持续抑制病毒,1次注射后有效血浓度可维持7天。每周1次的注射剂型中有最高水平的抗病毒活性和安全性,将与长半衰期药物和药物蓄积有关的风险降到最低。
注意
1、使用干扰素有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必须完善检查明确适应症,并且排除禁忌症后才可考虑选用,并非随意使用。
2、用药途径:肌肉注射。
3、用药频率:普通干扰素,隔日一次或每周三次;长效干扰素,每周一次。
4、疗程:一年至一年半,可以中途停药。
5、价格:普通干扰素没针约50-80元左右;长效干扰素每针约-元左右。
6、禁忌症:绝对禁忌证:妊娠或短期内有妊娠计划、精神病史(具有精神分裂症或严重抑郁症等病史)、未能控制的癫痫、失代偿期肝硬化、未控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伴有严重感染,视网膜疾病,心衰,慢性阻塞性肺部等基础疾病。
那么核苷(酸)类药物中,如何决定选择具体哪一种药物?
因为需要长期用药,药物的抗病毒强度以及耐药变异率是选择的重要指标。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是抑制病毒活性很强的药物,耐药变异的发生率低,是国内外指南推荐的首选药物。初治的患者选择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酯能快速抑制病毒复制,从而缓解肝脏炎症破坏,病毒耐药变异发生也少;对血清病毒水平较高、或炎症病变较重的患者,选择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酯较好;对病情危重和肝移植患者,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酯应该是首选的药物。拉米夫定抑制病毒的活性中等,不良反应最少,但耐药变异的发生率最高,联合阿德福韦酯后耐药率可以降低。替比夫定的抗病毒活性、耐药情况和价格都处于中间水平,不良反应有肌酸激酶升高,但停药后就会恢复。
1、拉米夫定:最早研制出治疗乙肝的口服药物,孕妇可以使用,价格便宜。长期坚持治疗,可延缓肝纤维化和代偿期肝硬化疾病进展、降低肝功能失代偿及肝癌的发生率,延长生存期。缺点是耐药性较高,连续使用的耐药发生率(第1、2、3、4年分别为14%、38%、49%和66%)。
2、阿德福韦酯:有肾功能损害的副作用,现已不作为首选;仅在某些药物耐药后,可以联合使用。长期治疗(5年以上),有一定几率使肝脏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程度改善。
3、替比夫定:抗病毒活性优于拉米夫定,且耐药发生率低于拉米夫定。有极少的几率出现肌酸激酶(CK)升高的副作用,表现为肌肉酸痛,甚至横纹肌溶解。价格中等,约20几元一片。
4、恩替卡韦:抗病毒活性强,耐药发生率比替比夫定低。坚持治疗5年有一定几率获得肝纤维化改善,肝硬化逆转。价格较高,约30几元一片。无明显副作用。
5、富马酸替诺福韦:目前最新研制的药,抗病毒活性最强,价格最贵,约70几元一片。
长期治疗(5年及以上),有较大几率使肝组织学改善,肝纤维化逆转。长期用药的患者应警惕肾功能不全和低磷性骨病的发生
注意
1、核苷类似物没有严格的禁忌症,一般只要有抗病毒的指征,均可以选择。
2、用药途径:口服。
3、用药频率:每日一次。
4、疗程:至少四年,如果已经进展至肝硬化,建议终身用药;并且,严禁自行停药、换药、漏药,依从性要求较高。
5、价格:从十几元/片到数十元/片不等。
6、副作用: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7、指南推荐首选的药物:恩替卡韦(三十几元一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七十几元一片)。
长按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