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说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也是最主要的解毒器官。上帝在创造如此重要器官的同时赋予了它顽强的生命力,在人体所有器官中,它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但如今社会,各种不良习惯和治病因素长期损害我们的肝脏,使其超负荷工作,提前透支生命。
在肝脏疾病中,肝硬化是肝脏疾病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成为连接肝炎和肝癌的桥梁,因此,及时阻止肝硬化的发生,在肝脏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肝硬化是由不同原因导致的广泛性肝细胞坏死、肝脏弥漫性肝纤维化、结节性再生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进而在肝脏表面表现为结节性改变,质地变硬。它是慢性肝病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晚期结果,好发于35-50岁,中年男性多见,是我国常见疾病和重要死亡原因之一。
临床上常将肝硬化分为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代偿期是治疗的黄金时期,一旦进入失代偿期,意味着肝脏受到严重损害,治疗棘手,癒后不佳。因此,对于肝病患者,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将恶疾扼杀于萌芽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评估、诊断肝硬化?
肝活检是诊断肝硬化的最优检测方法。然而,肝活检可能引发微小的并发症,因此肝活检仅用于不确定肝脏疾病类型或不确定是否存在肝硬化的患者。
病史、体格检查或常规检查可用于评估肝硬化的可能性,如果存在肝硬化,可以采用其他检测确定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和并发症,也可用于诊断导致肝硬化的潜在病因。以下是医生发现、诊断和评估肝硬化的经验:
病史◆通过患者的病史,医生可以收集患者是否存在过度和长期饮酒史、静脉吸毒史或肝炎病史。这些信息可提示个体罹患肝脏疾病和肝硬化的可能性;
◆慢性乙肝患者或丙肝患者发生肝硬化的概率较高;
体格检查◆一些肝硬化患者可出现肝脏和/或脾肿大。医生通常能在右下方肋骨边缘触摸到肿大肝脏的下缘,左肋下缘触摸到肿大的脾脏。已经硬化的肝脏通常会比正常肝脏更坚硬,更不规则;
◆一些肝硬化患者,尤其是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皮肤可出现蜘蛛痣(毛细血管扩张),尤其是胸口皮肤。然而,某些未罹患肝脏疾病的个体也可能出现蜘蛛状毛细血管扩张;
◆黄疸(由于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皮肤、眼睛黄染)是肝硬化患者的常见症状,但黄疸也可能见于无肝硬化的肝脏疾病患者或其他疾病的患者(如溶血,红血细胞遭到过度破坏);
◆肝硬化患者可出现腹部肿胀(腹水)和/或下肢肿胀(水肿),但是其他的疾病通常也会引起腹水或水中,例如,充血性心脏衰竭;
◆Wilson病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疾病,表现为角膜异常铜积累或某些类型的神经系统疾病,造成铜在体内各脏器包括肝脏大量沉着,由于铜离子在各脏器沉积的先后不同和数量不一,可能也会导致肝硬化;
肝硬化该怎么进行治疗?
干细胞治疗肝硬化,其效果已经不可否认,但这种细胞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科研人员一直在不懈探索。最近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进入新的肝硬化微环境后,对微环境中的调节信号做出反应,这包括细胞融合和横向分化两个方面。
细胞融合指在内源性因子作用下,出现细胞质的混合和细胞核的重组;横向分化指在肝脏内细胞外信号刺激下,激活干细胞分化程序,发生基因重组,具体为从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的过程。
目前,已有许多实验证实,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是其横向分化而不是细胞融合的结果。因此,多数研究人员更倾向于细胞横向分化的作用。
此外,影响干细胞分化的因素有细胞局部的微环境改变、细胞损伤、移植细胞数量及空间分布等因素。如肝损伤局部微环境的改变,可产生多种炎症信号分子,促进和增强了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间充质干细胞在损伤肝脏内可反应性分泌多种化学因子,促进损伤肝组织修复。
众多实验表明,各种理化因素引起肝细胞损伤,可以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研究显示急、慢性肝损伤均有可诱导骨髓源性干细胞的形成和长期定植,其中慢性肝损伤更利于这一现象的持续存在,提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所致的慢性严重肝损伤可能更适于采取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方法达到治疗目的。
临床有效的移植需要干细胞数量达到一定的程度,细胞的空间分布是影响细胞分化状态的另一重要因素,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调节需要一定的细胞密度,实验显示,高密度区域比低密度区域有更多的细胞分化。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分化成肝细胞的潜能,多项临床试验也表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能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我国是肝病大国,希望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能够成为肝病治疗的新方向,改善我国肝病防治现状。
右下角你点一个“在看”
小编工资涨5毛
专业科普
行业资讯
临床进展
--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