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肝硬化症状
肝硬化传染
肝硬化治疗
肝硬化用药
肝硬化手术
肝硬化原因

腺苷脱氨酶ADA是什么

我们在做一般肝功能项目的时候,一般只有谷丙、谷草、白蛋白、胆红素等项目,没有见到腺苷脱氨酶这个项目。当医生提出要复查,或者是做某些全面体检的时候,就有可能会出现这个项目了。那么,腺苷脱氨酶(ADA)到底是个什么东呢?接下来,健立生物将带您全面认识腺苷脱氨酶(ADA)。

图片来源:百度

什么是腺苷脱氨酶(ADA)?

腺苷脱氨酶(ADA)是嘌呤核苷代谢中重要的酶类,属于巯基酶,每分子至少含2个活性巯基。人ADA基因位于20号染色体上,并呈现出遗传多态性现象。

ADA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中,以小肠黏膜、胸腺、脾和其他淋巴组织中含量最高,肝、肺、肾和骨胳肌等处含量较低。血液中ADA主要存在于红细胞、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其活性约为血清的40~70倍,T淋巴细胞比B淋巴细胞中ADA活性更高。

ADA同工酶有3种,分别为:ADA1,ADA1+CP和ADA2。

腺苷脱氨酶的代谢反应

ADA是一种与免疫相关的酶,可特异性催化腺嘌呤核苷产生不可逆脱氨反应,转变为次黄嘌呤核苷,再经核苷磷酸化酶作用生成次黄嘌呤,其代谢缓和终产物为尿酸,经肾脏排出体外。

ADA的临床意义

腺苷脱氨酶是一种与机体细胞免疫活性有重要关系的核酸代谢酶。测定血液、体液中的ADA及其同工酶水平对某些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免疫功能的研究日趋受到临床重视。

肝损伤:急性肝炎(AH)时ALT几乎明显升高,ADA仅轻、中度升高,且阳性率明显低于AST和ALT。因此ADA在诊断急性肝损伤时有一定价值,但并不优于ALT。重症肝炎发生酶胆分离时,尽管ALT不高,而ADA明显升高。急性肝炎后期,ADA长高率高于ALT,其恢复正常时间也较后者为迟,因此,ADA较ALT、GGT更能反映急性肝损伤,并有助于探测急性肝炎的残留病变和肝脏病进展。ALT恢复正常而ADA持续升高者,常易复发或易迁延为慢性肝炎。

慢性肝病:在反映慢性肝损伤时ADA较ALT为优。慢性肝炎(CH)、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血清ADA活性显著升高.其阳性率达85%~90%,而肝硬化时ALT多正常或轻度升高,故ADA活性测定可作为慢性肝病的筛选指标.失代偿期肝硬化ADA活性明显高于代偿期肝硬化,因而可判断慢性肝病的程度。另外,慢性活动性肝炎(CAH)ADA活性明显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CPH),故可用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肝纤维:肝硬化患者血清ADA活性明显高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内多发性占位、阻塞性黄疸及对照组,慢性活动性肝炎者也明显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者及对照组,表明ADA活性差异关键在于肝纤维化程度,而与肝细胞损害关系不大。实验得出,用肝硬化的肝组织切片标本作肝纤维化程度的分级评分观察,发现积分均值≤1.5者ADA阳性率(38.46%)显著低于1.5者(86.96%),证实ADA活性与肝纤维化程度有关。随肝纤维化程度增加,ADA活性逐渐增加,即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

评价肝硬化预后:肝硬化患者ALT活性绝大多数正常或轻度上升,而近90%的病例ADA明显上升,其间半数超过40U/L。且若患者血清ADA长期稳定或有较小波动,病情则稳定;若在短期内迅速降低,则病情随之恶化,进入失代偿期。故ADA是评价肝硬化预后的一个好指标。

黄疸:有人对28例肝细胞性黄疸和19例阻塞性黄疸患者ADA和其他酶活性进行比较,发现ADA鉴别意义最大,而其他酶在两种黄疸之间无明显差异。另有文献报道,阻塞性黄疸血清ADA活性及阳性率(16.7%),均明显低于肝细胞性黄疸(57.3%)及肝硬化伴黄疸者(80.9%),且重叠较小,尤其与γ-GT、ALP和5’-核苷酸酶(5’-NT)同时测定,如三项指标均增高,而ADA正常则更支持阻塞性黄疸的诊断。

总之,ADA是肝损害的一个良好指标,其特点是:反映肝脏残存病变较ALT优,ALT恢复正常而ADA持续升高的急性肝炎易复发或转为慢性。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时,AD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ALT。同时测定ADA与ALT能更全面地反映慢性活动性肝炎时酶学异常,有助于慢性活动性肝炎与慢性迁延性肝炎的鉴别诊断。

图片来源:百度

检测

近十几年来,随着对ADA的深入研究,检测方法也不断发展。目前已发展了四代。

第一代ADA测试。ADA将腺苷脱氨产生次黄苷和氨。一个ADA活性单位在测试特定条件下每分钟脱氨1μmole腺苷成为次黄苷。通过动态测量腺苷nm处吸光度下降的速度,可以测算ADA的活性大小。Kaplan法()由此建立。由于高底物浓度造成吸光度过高,该法仅适用于腺苷浓度低于40μM。如此低的底物浓度达不到底物饱和要求,造成ADA活性检测失真。因此,该法不适用于临床应用。

第二代ADA测试。原理为腺苷脱氨酶催化腺嘌呤核苷水解,产生次黄嘌呤核苷和氨。然后用Berthelot显色反应()测定反应过程中产生氨的量,从而计算血清ADA活性单位。所需试剂易配制,仪器简单,但灵敏度低,易受外源性NH3影响,空白过高,不能直接测定红细胞ADA活性。通过测量nm处还原型辅酶Ⅱ(NADPH)吸光度下降的速度来测算ADA活性。该法也因血清含氨干扰,以及测试系统中过高NADPH造成非特异性氧化而无成算。

第三代ADA测试。Kalckar氏应用ADA偶联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和黄嘌呤氧化酶(XOD)反应连续监测法。通过测量nm处尿酸盐吸光度上升的速度来测算ADA活性。但是,nm时血清吸光度太高,造成临床应用不便。

第四代ADA测试(杭州健立生化试剂)。最新对第四代测试方法的改进为偶联偶联嘌呤核苷磷酸化酶,黄嘌呤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反应。ADA酶解腺苷脱氨产生次黄苷;再通过PNP的作用,生成次黄嘌呤;后者在黄嘌呤氧化酶氧化下生成尿酸和过氧化氢;最后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过氧化氢再与4-氨基安替比林等反应(Trinder氏反应),生成紫红色的有色醌。通过动态测量有色波长nm处吸光度上升的速度来测算ADA的活性。从反应原理可知NH4+对该法无影响。

图片来源:百度

以上就是关于腺苷脱氨酶的介绍及临床意义。如果大家有什么不懂和疑问的话,欢迎给我们留言。

好了,今天就聊这么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yinghuaa.com/gyhzl/107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