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肝结节没有太多的了解,肝结节在早期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患者发现病情都是在进行例行检查时才知道。
肝结节的定义
肝结节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肝上长出任何东西都可以称之为肝结节,指在肝脏出现一个或多个异常增生的新生物,可以小至只有通过影像学才能被发现,大至数厘米甚至数十厘米。
根据年国际胃肠病学大会提出的分类标准:将慢性肝病中的各种结节分为再生结节和不典型结节两大类。其中再生结节包含以下几类:单腺泡再生结节、多腺泡再生结节、硬变结节、段或叶的增生、局灶性结节样增生。将不典型结节分为肝腺瘤、不典型增生灶以及不典型增生结节和肝细胞癌(HCC)。不典型增生灶指直径1mm的病灶,如≧1mm则称之为不典型增生结节。
肝脏不典型增生结节具有较高的癌变机率,但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现有的辅助检查难以将其准确定性,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又受到穿刺部位和技术的限制而具有较高的假阴性率,因此多数学者主张手术切除。癌变的发生与结节大小、细胞异型程度有一定关系,直径2cm的不典型增生结节癌变率较高,主张尽早手术切除,直径较小的结节则应该密切随访观察。密切随访也非常重要,一旦发现有可疑结节,需复查增强CT或增强MRI,检测肿瘤标志物,必要时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等,有助于早期诊断肝癌。
生活中大家常见的肝结节,很多是因为酒精性肝病和慢性病毒性肝炎(乙肝或丙肝)形成的肝纤维化结节,一般直径在0.5-0.8cm之间,不超过1.0cm,结节多了,肝小叶被破坏并形成假小叶,这就是所谓的肝硬化。血吸虫性肝硬化结节较大,直径可在1.0-2.0cm以上。
因为慢性乙肝和慢性丙肝易发生肝癌,所以对这些患者出现的结节尤应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