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前就经常提及,肝硬化、尤其是失代偿期肝硬化,之所以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较大的威胁,是因为各种并发症的存在。而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晚期常见的并发症。
试管静脉曲张出血是由于门静脉压升高后导致血液无法通过门静脉回流至肝脏再回到心脏,只能“换条路”从分支静脉回到心脏。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分支静脉就是食管胃底静脉。一旦食管静脉压过高或被外物划伤,就会破裂出血,短时间内出血量甚至可达上千毫升,致死率很高,需尽快行内镜下干预,包括套扎、硬化等,必要时还需介入及外科干预。
那患者如何判断自己的食管静脉曲张有多大的风险呢?很重要的一项就是看胃镜报告了。然而,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对食管静脉曲张有了更细致、更全面的分级,这也意味着胃镜报告越来越复杂,多了很多“莫名其妙”的字母,而大夫又没有那么多时间向患者一一解释,这就导致许多患者尽管做了胃镜,但对自己的病情却不甚了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胃镜报告应该如何解读?
首先是位置,通常用“L”代替,指静脉曲张发生的部位,如果发生在食管就是Le,在胃就是Lg,在十二指肠就是Ld。其中食管又被人为分为上中下段,上段是Les,中段是Lem,下段是Lei。
其次是曲张静脉的直径,用字母“D”表示。分为以下几个梯度。D0:表示无曲张静脉;D0.3:表示曲张静脉<0.3cm;D1表示曲张静脉最大直径在0.3-1cm之间;D2表示曲张静脉最大直径在1-2cm之间;D3表示曲张静脉最大直径在2-3cm之间;D4表示曲张静脉最大直径在3-4cm之间;D5表示曲张静脉最大直径在4-5cm之间。
最后是患者最关心的,也就是反映曲张静脉破裂风险的指标,它用R表示,包含5个方面。
①红色征:正常的静脉在镜下应该是紫色的,但近期发生过出血或出血风险极高的静脉表面会“发红”,甚至出现血泡。
②糜烂:提示曲张静脉表面粘膜受损,是近期出血的征象,需要及时内镜下治疗。
③血栓:血栓的形成意味着局部血流速度缓慢,血流量大或近期有过出血,无论是红色血栓还是白色血栓,都提示需要及时的内镜下治疗。
④活动性出血:内镜下可以看到曲张静脉正在喷血或是渗血。
⑤肝静脉楔压升高:测量肝静脉楔压是一个有创的过程,需将导管插入到肝静脉内,可以有效反映门脉阻塞部位和程度。当肝静脉楔压>12mmHg时,曲张静脉出血的风险明显增加。Rf0指无以上5个危险因素,无近期出血指征。Rf1及Rf2提示有近期出血的征象,需要及时进行内镜下治疗。
以上就是目前临床常用的静脉曲张分级方法,不同的分级意味着不同的出血风险,也就对应不同的治疗方法。具体不同程度的食管静脉曲张该如何治疗,我们在后续的文章中会详细进行介绍。
扫码入群,和全国战友谈天说地,还有医学生为你定期解读检查单。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Vili未你
更多肝病知识,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