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读古今圣贤言?健康你我一世人
惜健
物语
+
日益努力而后风生水起,众生皆苦你也不能认输。
医院中医肝病科主任杨宏志主任医师,
从水在人体内的生成与输布角度,
为我们讲解了水在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他说,水是生命之源,
人体的组织细胞由大约25%的固体物质和75%的水组成。
许多人常常忽视水在健康中的作用,
只有等口渴了才想起喝水,
而这时机体却早已处于缺水状态了。
津液输布是人体重要的生理活动
杨医师说,中医将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总称为津液,
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津液与气相对而言,
性质属阴,故也有“阴津”、“阴液”之称。
津液涵盖范围广泛,
主要是指脏腑组织内的液体及其代谢物,
包括涕、泪、唾等分泌物以及汗、尿等排泄物。
津液遍布周身,
在脉内可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
在脉外则灌渗于脏腑器官以及组织间隙之中。
津液的生成来源于饮食水谷,通过脾胃的运化及有关脏腑的生理功能而生成。其生成与脾的运化、胃的受纳腐熟、大小肠泌别清浊功能密切相关。
津液的输布主要是依靠脾、肺、肾、肝和三焦等脏腑生理功能的协调配合来完成。
即肾气的温煦蒸化、脾气的运化、肺气的宣降、肝气的疏泄和三焦的通利。
所以,津液的正常输布是多个脏腑生理功能密切协调、相互配合的结果,
是人体生理活动的综合体现。
津液的排泄主要通过排出尿液和汗液来完成。
除此之外,呼气和粪便也将带走一些水分。
因此,津液的排泄主要与肾、肺、脾的生理功能有关。
由于尿液是津液排泄的最主要途径,
因此肾的功能在津液排泄中的地位尤为重要。
津液不足,是指体内津液在数量上的减少,
导致内则脏腑,
外则皮肤孔窍缺乏津液,
失其濡润滋养,
产生一系列干燥失润的病理现象。
此多责之燥热之邪,
或脏腑之火、五志过极化火灼伤津液;
或因久病、精血不足而致津液枯涸;
或过用燥热之剂,耗伤阴液所致。
杨医师认为,
津液代谢失常多表现为一种脱水状态——不仅饮用水缺少,
还包括在水缺损状态下,
某些关键代谢物质的短缺与病变,
以及组织功能的衰退或丧失。
轻度的脱水症状表现为:咽干口燥,鼻干,皮肤干燥,口渴,便干。
如果体内脱水没有得到及时纠正,
而是持续加重,
会导致体内发生一些物质代谢紊乱,
诱发和加重一些疾病,
如胃病、口臭、血脂异常、动脉形成粥样硬化、血压增高等疾病,
并常伴有面热、面鼻潮红、疲倦、烦躁、睡眠不好、大便干结等。
杨宏志认为,结合现代医学,
脱水可直接影响六大疾病:便秘、哮喘、过敏、高血压、2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杨医师在临床治疗中发现,
对于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黄疸的治疗,
以往多采取限水、限盐、利尿的原则。
而治疗效果却往往不佳。
原来,腹水患者体内津液分布失常,
局部(腹部)水液积聚,
而细胞内却处于缺水状态。
这不仅要补水,
还要在医生指导下补盐,
以利于体内电解质的平衡。
如此,才能消除腹水、黄疸。
同样,补水对于哮喘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过敏症等病的治疗也都十分有效。
科学补水保津液
“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故而补水保津在治病和养生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人每天平均需要1.8升水,
直接饮水应达到1.2升以上。
杨医生教我们按下述方法喝水:
每天约8~11杯:
起床后喝2杯(约~毫升);
上午餐后2.5小时喝2杯;
中午饭前半小时喝2杯;
中餐后2.5小时喝2杯;
晚餐前半小时喝2杯;
就寝前再喝1杯。
而且所喝的水中所含成分对人体内各个器官有着很大影响。
有一种爱叫做点赞欢迎转发个人朋友圈。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