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的症状
研究表明,肝硬化的病因是比较复杂的,病程的发展也较为缓慢,最长的潜伏期可达到10年之久,因此不能及时的发现肝硬化是对于医治肝硬化最大的障碍。许多得了肝硬化的患者在知道自己得了肝硬化并且病程较长都会觉得特惊讶,本身并无什么特别明显的症状,怎么会得了这么重大的病,其实症状是有的,只是在生活中不轻易被发现罢了。
早期肝脏的细胞再坏死的过程中会加重肝脏的负荷,工作时会觉获得比平时更加的劳累,到了中期,人会极易觉得疲劳,没有食欲,视力有时候会觉得到模糊,医院就医。到了晚期,肝硬化细胞癌变,出现严重的癌症症状,患者觉得四肢虚软,食欲不振,发热伤风,消化道出血等因素,严重的话呈现长期的休克。
接下来,就来看看肝硬化B超检查有什么作用吧。
肝硬化B超检查的3大重要作用
肝脏大小形态及回声改变:肝硬化早期可见肝脏肿大,实质回声致密、增强或增粗;晚期肝脏缩小,肝表现凹凸不平,呈结节状、锯齿状、台阶状变化、不规则萎缩变形,弥漫性回声增强,分布不均匀。具体表现为肝左、右叶上下径变小,肝脏变薄,肝左叶缩小常较显著,但也有少数病人肝左叶代偿性增大;肝包膜增厚、失去光滑的纤维亮线,回声增强,厚薄不均,肝表面尤其脏面凹凸不平,可呈锯齿状,出现腹水时更为清晰,肝边缘角变钝或不规则;肝实质回声弥漫性增强,呈密集的中、小光点或粗大光点,回声不均,可见不规则的强回声条索、斑片回声,在高回声区可见小片低回声区。
肝内血管表现:粗细不均匀,血管扭曲、闭塞而看不到,尤以肝静脉明显,其主干变细,分支狭窄。门静脉由于血流受阻主干、右支及左支矢状部增粗,,门静脉主干内径13mm、门脉右支大于10mm、左支大于11mm、脾静脉内径大于8mm,提示门静脉高压。多伴有脾脏肿大和腹水,脾肿大时厚度超过4cm,长度大于cm;B超下腹水为带状无回声区,而且少量腹水就可显示出来,而此时临床上难以发现。
胆囊可随肝脏缩小、向后上移位,最常见的是胆囊壁增厚或是双壁征象,两层高回声带之间存有低回声。
肝硬化B超检查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哦。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