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hepaticcirrhosis)是一种由不同病因长期作用于肝脏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是在肝细胞广泛坏死基础上产生肝脏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并形成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导致肝小叶正常结构和血液供应遭到破坏。
根据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中医的“胁痛”、“黄疸”、“积聚”、“鼓胀”等病症范畴,有黄疸者诊断为黄疸,无黄疸者,依其主要表现的不同而诊断为“胁痛”、“积聚”、“鼓胀”等这是临床常用的肝硬化中医病名诊断方法,然而临床上许多患者既无黄疸,又无胁痛,无鼓胀,肝脾亦无肿大,尚无积聚可言。“肝叶硬”[1]是中医对肝硬化的最优病名诊断。
而肝硬化病人随着病变逐渐进展,晚期出现肝衰竭、门静脉高压、腹水和多种并发症,全球每年约有万患者死于肝硬化。
你可能不知道!!!
①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肝炎是我国肝硬化的主要病因,占50%~60%。慢性乙型肝炎演变为肝硬化的年发生率为0.4%~14.2%。病毒的持续存在、中到重度的肝脏坏死炎症以及纤维化是演变为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乙型和丙型或丁型肝炎的重叠感染或酗酒常可加速肝硬化的进展。
②而在欧美国家慢性酒精中毒为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约50%~90%),我国较为少见(约10%),但近年来有升高趋势。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肝硬化。如合并乙型和丙型肝炎的感染,可加速病情的进展。
看看这些症状,在你身上有没有经常发生?
症状:
①食欲减退、乏力、腹胀、腹痛、腹泻、体重减轻;
②出血倾向(凝血功能障碍可出现牙龈、鼻腔出血、皮肤黏膜紫斑或出血点,女性常有月经过多);
③内分泌系统失调(男性有性功能减退,男性乳房发育,女性常有闭经及不孕)。
体征:
①常呈慢性病容,面色黝黑,面部有毛细血管扩张、口角炎等。
②皮肤表现常见蜘蛛痣、肝掌。
③可出现男性乳房发育,胸、腹壁皮下静脉可显露或曲张,甚至在脐周静脉突起形成水母头状,曲张静脉上可听到静脉杂音。
④黄疸常提示病程已达到中期,随着病变进展而加重。1/3患者常有不规则发热,与病情活动及感染有关。
⑤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肝性胸腔积液常见于右侧(占85%),但也有双侧(2%)甚至仅为左侧(13%)。
肝硬化的诊断及主要依据:
①病史:以了解肝硬化病因。
②症状体征:根据上述临床表现逐条对患者进行检查,确定是否存在门脉高压和肝功能障碍表现。
③肝功能试验:血清白蛋白降低,胆红素升高,凝血酶原延长提示肝功能失代偿,定量肝功能试验也有助于诊断。
④影像学检查:B超、CT有助于本病诊断。
⑤形态学诊断:肝脏明显变小,硬度增加;正常肝小叶结构消失,被假小叶取代,再生结节形成。
*肝脏活检可常可明确诊断该疾病*
Child-puge改良分级法是至今国际上通用的肝储备功能的分级标准,对指导治疗、判断药物疗效和疾病预后,均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中A级为5~6分,手术危险度小;B级为7~9分,手术危险度中度;C级为10~15分,手术危险度大。
Child-puge肝脏疾病严重程度计分与分级表
异常程度计分
1
2
3
肝性脑病(级)
无
1~2
3~4
腹水
无
轻
中度以上
血清胆红素(mg/dL)
1~2
2~3
3
血清白蛋白(g/L)
35
28~35
28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秒)
1~3
4~6
6
凝血酶原比率(%)
50
30~50
30
治疗原则:
1.休息:代偿期适当减少活动,注意劳逸结合;失代偿期应卧床休息,减少对肝功能的损耗。
2.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维生素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食物为宜。有腹水的患者应限制食盐摄入量(生活当中酱油也要计算进去)。
3.保肝药治疗:可用维生素C、肝荣、肝太乐、能量合剂、CoA、ATP、细胞色素C、胰岛素治疗。但护肝药进入人体后需经肝脏代谢,反而增加肝脏负担,所以指导原则是“不乱用药,少用药,只用必需的药”。
[1]向武侠,陈兰玲.中医对于“肝硬化”病名诊断的研究[J].中医药导报,,21(19):10-12.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下期再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