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具有抗病毒治疗适应证时,应根据病情、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耐药性的风险、患者的偏好、治疗药物的可及性等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有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指征,患者愿意使用干扰素,而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尝试长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若经济状况不好,可选择普通干扰素。
干扰素同时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的作用,可以提高乙肝病毒e抗原和表面抗原转阴率,停药后复发率低,干扰素治疗1年,HBeAg血清学转换率30%左右。但是和口服核苷(酸)类似物相比,干扰素对乙肝病毒(HBVDNA)的抑制没有那么强,干扰素治疗1年HBVDNA抑制率在20%左右。
干扰素治疗方案必须强调个体化,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肝脏炎症程度、乙肝病毒基因型和病毒水平,治疗过程中的病毒下降程度等确定剂量和疗程。
对于初治患者,以下几种情况可以先尝试选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1)相对年轻的患者,希望近年内生育的,期望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治疗的患者。
(2)初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若ALT水平≥2倍正常值上限,但≤10倍正常值上限(注意排除由药物,酒精和其他因素所致的ALT升高);TBiL≤2倍正常值上限,适宜干扰素治疗。
(3)病程短,非母婴传播者更适合干扰素治疗。
(4)没有精神分裂症、甲状腺病、心脏病、癫痫、自身免疫病、严重神经衰弱、抑郁症等基础疾病。
(5)没有乙肝肝硬化。干扰素禁用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对于代偿期肝硬化也应慎用。
干扰素疗程及停药原则HBeAg阳性慢乙肝(“大三阳”)患者,干扰素的推荐疗程是1年。但是如果干扰素治疗24周,HBsAg定量仍大于IU/ml,建议停止干扰素治疗。改用替诺福韦或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
HBeAg阴性慢乙肝(“小三阳”)患者,干扰素的推荐疗程是1年。但是如果干扰素治疗12周后HBsAg定量无下降,而且HBVDNA较治疗前下降2log10IU/ml,则需停用干扰素,改用替诺福韦或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
干扰素治疗虽然有较多的副作用,但总体来说通过监测还是可以掌控的。按期随访可以发现少数严重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干扰素的剂量、加用一些针对性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危及生命的情况发生,保证按计划完成治疗,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因此,在治疗前医生和患者应充分沟通,讨论目前的疾病状态、进行治疗的必要性、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案、干扰素治疗的疗效、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定期随访的重要性等,达成一致意见后再开始治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尽量保证按预定方案进行治疗、随访,提高疗效。
注意:本材料用于健康知识宣教,不能代替医生诊治;如您有诊治需求,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23(12):-.
CNRX/TDF//18有效期至年6月
更多人在看乙肝患者的一日三餐饮食搭配!
肝脏怕什么?
中医保肝、养肝四原则
记住七要诀!养好你的肝!
肝病患者自我健康调节
↓↓↓点击"阅读原文"和下方广告栏
绿色家园赞赏
人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