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灵子
关于肝硬化,网上总有一些这样的言论:
“肝炎病毒是导致肝硬化的罪魁祸首”
“肝硬化是肝病晚期症状”
“肝硬化是不可逆的”
“肝硬化并发症致死率奇高”
......
很多已经是肝硬化的患者,很容易在看了这些言论后产生这样的念头:就算抗病毒治疗成功清除了病毒,依然不能挽回肝脏的损伤,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进行治疗?
首都医科医院贾继东教授在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上报告了最新的肝硬化诊断北京分期标准,贾继东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得出的数据显示抗病毒治疗对于缓和肝硬化有明显的作用。
传统的肝硬化分期标准
肝活检是目前诊断肝硬化及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金标准”,无论是Ishak、Metavir、Knodell,还是Schiecher评分标准,都是通过肝脏病理检查,并根据肝组织中胶原组织所占的比例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价,这是一个静态的过程,不能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动态评价。
肝纤维化评价的北京标准-抗病毒治疗前后肝硬化病理特点
贾教授团队的研究结果表明,肝硬化的病理特点可具体表现为:进展型,缓解型和中间型,三种类型的肝硬化会呈现出不同特点(P-I-RScore),即肝硬化的病理表现在抗病毒治疗前后也有明显的不同,在抗病毒治疗前57%的患者的病理特点为进展型,而经过抗病毒治疗78周,进展型的患者仅占11.3%,而77.5%的患者转化为缓解型,从而从病理学角度阐释了抗病毒治疗对肝脏组织学改善的机制。
贾教授表示
最早人们认为肝纤维化是像瘢痕一样,不可逆转的。但随着近十几年的研究进展,人们已清楚地认识到纤维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不是静止的,其合成与分解一直在进行,只不过是合成大于分解;如果合成小于降解,肝纤维化是可逆的。近几年,随着抗病毒治疗的开展,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即使到了肝硬化阶段,经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炎症坏死减轻了,纤维化也会减轻,肝硬化是可以逆转的,但是晚期肝硬化除外。目前,这一观点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贾继东教授,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医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国际肝病学会(IASL)候任主席,-任亚太肝病学会(APASL)主席。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前主委、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执行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主要科研方向为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发生机理及干预治疗,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项目,包括国家项目、国家项目、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连续两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中华科技奖。
END
支持分享,欢迎转载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可咨询丙肝治疗指南
关于健康
健康是集团的品牌授权企业,专注于互联网医药健康业务。丙肝治疗权威解读,新药吉三价格疗效,国外最有效的癌症治疗方案。强大的医学背景保证了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渠道。目前健康已帮助1,多名丙肝患者去印度接受治疗。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