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案例
近期一位患者,年龄59岁,四川宜宾人,有乙肝家族史,母亲曾因肝癌去世。他从40岁就服用抗病毒药物控制,但肝纤维化的程度一直在加重,一年前确诊为肝硬化失代偿期。
目前患者肝病面容,心慌乏力,经常恶心呕吐,轻度腹水,有黄疸。检查指标显示,转氨酶以上,胆红素明显偏高,B超显示,肝脾肿大,肝门静脉增宽,腹腔有轻度液性暗区。患者在就诊过程中表示,现在最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怕得肝癌,所以每天都提心吊胆的。
今天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肝硬化的“代偿期”与“失代偿期”的区别:慢性病毒性肝炎,由于长期肝脏炎症,肝脏中持续的炎症坏死病变,就刺激了肝脏内纤维组织过度增生。这些纤维组织就是肝脏里的“瘢痕”。“瘢痕”增生多了,肝脏就变得又硬又小,这就是肝硬化。医生们根据肝脏代偿能力把肝硬化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两大类。
1.代偿期:肝脏的代偿能力很强,只要有30%的肝细胞工作,就可以维持人的正常生活。肝硬化早期,肝脏的基本功能尚可以由肝细胞中的“残兵败将”完成,维持白蛋白的正常供应,产生凝血因子,保证肝脏的代谢功能。
2.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高压,可使脾脏瘀血而引起脾肿大。脾脏是白细胞和血小板等血细胞灭活的场所。正常情况下,脾脏会“吃”掉一些衰老和异常的血细胞,维持血细胞的正常代谢。肿大的脾脏会把正常的血细胞也“吃”掉,造成病人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和贫血。
一旦发生了脾功能亢进、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腹水等并发症,就提示肝硬化已经到了晚期,肝脏失去了代偿功能,称为“失代偿期肝硬化”。√两大类的界限:
所谓肝硬化代偿期就是肝功能还可以代偿正常的需要,可以满足正常的解毒、代谢的功能,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可能偶尔伴有乏力,检查肝功能基本上正常。
而失代偿期往往是肝硬化中晚期,患者容易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出现乏力、纳差、腹胀,双下肢浮肿,检查肝功能可以发现明显异常,可以出现转氨酶和胆红素的升高,也可以出现腹水、消化道出血、感染等。对于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的界限是看有没有出现腹水,食管静脉有没有曲张破裂,有没有消化道出血,有没有自发性腹膜炎等等。
那么失代偿期一定会发展为肝癌吗 有些患者看到自己身上出现的症状,出血,肝腹水,门脉高压,蜘蛛痣等一系列外在表现,一方面在心理承受很大压力,会对治疗丧失信心,从心理上已经被疾病打败了,这是非常不利于治疗的。专家提醒:失代偿期不一定会转化为肝癌,只是有可能,需积极配合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形成肝癌的问题本身就是比较复杂,如果不能利用正确的方法来改善患者的病情,在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过程中,肝癌疾病发生只是时间问题。
因此,我们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系统治疗,一方面还是要积极的抗病毒,另一方面尽可能消除肝硬化带来的各种症状及并发症,避免肝硬化程度的继续加重,这样才能有效的预防肝硬化失代偿期转变成为肝癌。
最后:
为了早期发现肝硬化,所有慢性肝病患者,最好作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医生可观察到胃壁或食管壁血管有无静脉曲张,出现曲张,肝硬化诊断可以确立,并能根据静脉曲张程度和特征告知病人注意事项。而B超、CT是难于发现早期肝硬化的。
预约申请方式
1、直接点击下方“原文阅读”立即申请2、-、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