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肝硬化症状
肝硬化传染
肝硬化治疗
肝硬化用药
肝硬化手术
肝硬化原因

文献推荐丨聚桂醇联合胃镜下套扎术治疗肝硬

硬化网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临床医学》

年9月第41卷第9期

聚桂醇联合胃镜下套扎术治疗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效果

李华

河南医院消化内科

摘要:

目的:评价聚桂醇联合胃镜下套扎术治疗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年1月至年12医院肝硬化伴EGV患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7例。对照组采用胃镜下套扎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采用聚桂醇治疗。比较两组食管静脉曲张、胃底静脉曲张疗效、早期出血率、迟发性出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食管静脉曲张、胃底静脉曲张总有效率分别为98.70%(76/77)、97.40%(75/77),均高于对照组[80.52%(62/77)、81.82%(6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迟发性出血率为0.00%(0/77),低于对照组[11.69%(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期出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聚桂醇联合胃镜下套扎术治疗肝硬化伴EGV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缓解曲张静脉,降低迟发性出血率。

关键词:

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镜下套扎术;聚桂醇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sophagealandgastricvarices,EGV)属肝硬化常见并发症,与肝门静脉高压有关[1]。临床研究显示,肝静脉压力梯度12mmHg(1mmHg=0.kPa)时,静脉曲张风险可明显增加,压力梯度20mmHg时,还可导致不可控大出血,加速病情进展,并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随内镜技术的不断完善,胃镜下套扎术已成为临床治疗EGV首选方案,可有效缓解静脉曲张状态,但稳定性、持久性欠佳[3]。聚桂醇是临床用于曲张静脉及急诊止血的硬化剂,可促使局部产生血栓,通过纤维化作用使曲张静脉闭塞,具有压迫静脉止血作用[4]。本研究选取我院肝硬化伴EGV患者例,分组研究聚桂醇联合胃镜下套扎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年1月至年12月我院肝硬化伴EGV患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7例。研究组男42例,女35例;年龄41~64(52.16±5.38)岁;肝硬化病程3~10(6.27±1.61)年;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27例,B级31例,C级19例;静脉曲张程度:G例,G例;对照组男44例,女33例;年龄40~63(50.98±5.45)岁;肝硬化病程2~10(6.04±1.56)年;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26例,B级34例,C级17例;静脉曲张程度:G例,G例;两组性别、年龄、肝硬化病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静脉曲张程度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且患者知情同意。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均存在肝硬化病史,且处于失代偿期;均符合EGV诊断标准且经X线、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确诊[5];发病时间72h;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醒,可有效配合治疗;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②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潜在出血可能;既往EGV相关治疗史;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恶性肿瘤;对本研究所用治疗方式存在使用禁忌证;精神类疾病。

1.3方法

均予以补液、抑酸、稳定循环状态等常规对症处理,术前禁食6h。

1.3.1对照组

采用胃镜下套扎术治疗:以利多卡因胶浆行咽喉部表面麻醉,建立静脉通道,予以吸氧及心电监护,静脉麻醉后,采用电子胃镜(日本奥林巴斯,CLV型)细致探查静脉曲张病灶,明确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范围与程度,于体外安装套扎器(美国Cook),后经胃镜活检孔插入,对曲张静脉实施自下向上分段螺旋状套扎,对严重曲张静脉实施自远端向近端螺旋退镜密集套扎,若有出血点则向该点以下套扎截断血流。

1.3.2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采用聚桂醇(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治疗:胃镜下套扎术操作同对照组,套扎完成后,采用聚桂醇对残留小曲张静脉行血管内、血管旁黏膜下注射,若套扎完成后,无明显小曲张静脉,则在血管黏膜下实施聚桂醇多点注射,于食管下、齿状线上做起点,各点平均注射8~10ml,食管下段5cm范围内为重点注射区域,注射总量为50ml左右。

1.3.3术后处理

术后进食、禁饮24h,术后连续3d泵注生长抑素(成都圣诺生物制药,国药准字H),静脉滴注泮托拉唑(广东星昊药业,国药准字H);术后1周内进食流食,期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剧烈咳嗽,负重;随访3个月,定期复查胃镜。

1.4疗效评估标准

根据胃镜复查曲张静脉变化程度实施疗效评估。显效:内镜复查结果显示曲张静脉完全消失;有效:内镜复查结果显示曲张静脉明显改善,瘤样、迂曲静脉曲张塌瘪或变为直线,无效:内镜复查结果显示曲张静脉无明显变化或出现不能控制的出血情况。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5观察指标

①食管静脉曲张、胃底静脉曲张疗效。②早期出血率:术后72h~6周出现活动性出血状况即为早期出血。③迟发性出血率:术后6周以后出现活动性出血状况即为迟发性出血。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由治疗引起,需额外治疗、处理或延长住院时间的病情变化,如胸骨后疼痛、咽喉不适、发热等。

1.6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疗效

研究组食管静脉曲张、胃底静脉曲张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早期出血率、迟发性出血率

研究组早期出血1例,早期出血率为1.30%(1/77),对照组早期出血5例,早期出血率为6.49%(5/77),两组早期出血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1.,P=0.);研究组无迟发性出血病例,对照组出现迟发性出血9例,研究组迟发性出血率为0.00%(0/77),低于对照组[11.69%(9/77)](χ2=7.,P=0.)。

2.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出现胸骨后疼痛3例,发热2例,咽部不适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09%(7/77);对照组出现胸骨后疼痛1例,发热2例,咽部不适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49%(5/77);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P=0.)。

3

讨论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门静脉高压易使腔静脉系、门静脉系静脉血管相互吻合,进而发生病理性改变,引起静脉曲张。临床研究发现,曲张静脉仅由血管黏膜下层支撑,结构不稳定,且血流相应增多,血管壁易在压力作用下变薄,进而出现破裂出血,因此需及时实施有效治疗缓解静脉曲张状态[6]。

胃镜下套扎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肝硬化伴EGV患者的常用方式,通过对曲张静脉逐一套扎闭塞静脉,使缺血处狭窄,进而增加静脉周围纤维覆盖,缓解静脉曲张状态,达到预防出血、止血目的。此外,套扎术治疗后黏膜层、黏膜下层血管可形成吻合支,进而使闭塞血管再通,脱痂后不易引起局部黏膜溃疡、糜烂,可促进创面愈合[7]。但单一应用套扎术对静脉侧支循环无改善作用,术后仍存在一定出血风险。聚桂醇是临床治疗静脉曲张常用硬化剂,可作用于血管内细胞,使其发生炎症反应,引起血管内腔粘连,进而有效阻塞血管,注射至黏膜、血液后,可使曲张静脉血液周围纤维化,达到硬化目的,进而促进曲张静脉消除[8]。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食管静脉曲张、胃底静脉曲张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聚桂醇联合胃镜下套扎术可有效促进曲张静脉缓解,治疗肝硬化伴EGV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此外,本研究结果中,研究组迟发性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可能为,联合应用聚桂醇可有效阻断胃底至食管曲张静脉内血流,降低血管压力,增加静脉有效栓塞,进而降低迟发性出血风险。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较低,易受菌血症影响在术后出现胸骨后疼痛、发热等并发症,一般对症治疗即可。

综上所述,在实施胃镜下套扎术的同时联合注射聚桂醇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肝硬化伴EGV患者曲张静脉消失,降低迟发性出血风险。

聚焦超微创

硬化启征程

投稿邮箱:

cpzx

tytiu.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yinghuaa.com/gyhzz/108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