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脂肪肝的诊断与检测
脂肪肝是一个在体检报告中高频出现在各年龄段的疾病。它起病隐匿,单纯性脂肪肝患者早期不痛不痒,患者多无自觉症状,且缺乏特异的诊断方法。
脂肪肝临床诊断主要根据超声检测脂肪细胞胞占比划分脂肪肝的轻重程度,但对轻度脂肪肝与腹型肥胖者的敏感性欠佳。肝活检准确度80%。
1.脂肪细胞超过5%~10%,为轻度脂肪肝
轻度脂肪肝无明显症状,B超检查也难以发现。少数患者仅有疲乏、易困的感觉,多数脂肪肝患者超重或肥胖。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脂肪性肝炎并伴血脂增高。
2.脂肪细胞超过10%~25%,为中度脂肪肝
一部分患者伴有精神欠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低热,出虚汗,口苦,便溏或腹泻,肝区、右后背或右上腹隐痛等。多伴有肥胖特别是内脏性肥胖、脖子粗、腮腺肿大、手掌发红、鼻头发红(女性多见)、粉刺增多,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相关临床表现。肝细胞受损后出现谷丙转氨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
3.脂肪细胞超过25%以上,为重度脂肪肝
一般肝脏受损严重,表现为乏力,恶心,便溏,肝区、右上腹闷胀疼痛等。
脂肪肝是肝脏脂质代谢紊乱造成的,同时又是加重肝脏损伤的重要因素,两者互为因果。单纯性脂肪肝进一步发展,引起脂肪性肝炎。长期的肝细胞变性会导致肝细胞再生障碍甚至坏死,进而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一旦肝硬化发展到失代偿期,可能出现身上淤青,面部或眼圈发黑,肝掌(手掌根部有片状充血或红斑),颈部、前胸、后背可能有放射状蜘蛛痣,肝脾肿大,腹腔积液和下肢水肿,消化道大出血。后期易出现肝脏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肝癌与肝外癌症。
四、脂肪肝的危害
很多人认为,脂肪肝的危害仅限于肝脏,其实,脂肪肝是一种多系统疾病,涉及代谢紊乱、脂毒性、胰岛素抵抗、慢性炎症、纤维化、免疫功能、肠道功能和肠道微生物组等多个方面问题,不可忽视。
1.病情逐渐发展加重
一旦罹患脂肪肝,就必须积极控制,任其发展,就会逐渐加重: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肝癌或肝外癌症。
2.增加患癌风险
由于脂肪肝是人体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系列全身性疾病,一般存在体内环境和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容易导致免疫系统监督肿瘤发生的功能明显下降,无法清除异常的变异细胞,进而增加癌变风险。
此外,由于脂肪肝处于慢性炎症状态下,炎症细胞因子持续释放,促进活性氧自由基和一氧化氮活性产物的产生,诱导DNA损伤导致基因突变,从而能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变。
开滦一项涉及约5万男性参与者的研究发现,脂肪肝不仅增加肝癌发病风险,还增加了结直肠癌、甲状腺与肺癌的患病风险。
3.降低人体免疫与解毒功能
脂肪肝患者肝细胞脂肪变性或坏死,使肝脏的免疫功能下降。
脂肪肝患者常伴有肝脾肿大。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脾脏肿大会造成脾功能亢进,会抑制细胞免疫功能,所以脂肪肝患者通常抵抗力会降低,感染风险更高。
另外,肝细胞脂肪变性后,解毒功能降低,容易造成毒素在体内潴留,对身体造成伤害。
4.增加慢性病风险
由于脂肪肝是代谢综合征的一个组分。代谢综合征包括肥胖、胰岛素抵抗、代谢紊乱所致的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慢性肾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
五、脂肪肝的预防
肝脏是人体的代谢核心和“排毒工厂”,具有管理各种营养物质的新陈代谢、分泌胆汁、解毒及吞噬细菌的作用,全方位呵护好肝脏极为重要。
脂肪肝在我国发病率高,目前没有治疗脂肪肝的特效药。如果罹患脂肪肝,千万不可置之不理,应使用综合手段,尽快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预防和治疗脂肪肝的基石)。若置之不理、任其发展,就可能进展为肝硬化和其他终末期肝病。
1.均衡饮食
饮食方面切忌胡吃海塞,少吃高脂(高油及炖汤)、高糖食物,以减轻肝脏代谢负担。
要求食物多样化,保证脂肪、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均衡摄入。
蛋白质在能量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新陈代谢所必需的各种酶也是由蛋白质构成的。蛋白质会促进机体肌肉的生成,从而促进新陈代谢。
此外,蛋白质在人体分解时比碳水化合物需要更多的能量和时间,因而更容易产生饱腹感,可以避免摄入过多饮食,加重新陈代谢的负担。所以,日常饮食中应当适量摄入鱼类、禽肉、瘦肉、鸡蛋、豆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促进代谢。
肉类宜选择瘦肉,吃鸡肉、鸭肉时,要去掉含脂肪高的外皮、头和油。
还要注意五谷杂粮、新鲜蔬菜、水果的均衡摄入,可改善免疫功能,保护肝功能,促使受损的肝细胞恢复和再生。
硒可逆转肝纤维化,缺硒(表现食欲减退)不利于组织修复,可常吃富含硒的菇类。各种营养素特别是蔬菜、水果中的维生素、矿物质促进肝细胞修复。
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脂肪肝,应注意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能保护肝脏,阻止和抑制肝脏中癌细胞增生。摄入维生素E能延缓肝组织老化。
控制油脂摄入量,成人每日用油总量不超过25克(5钱)。
不吃荤油、不吃肥肉、不吃油炸食品、控制油煎食物、不吃动物内脏、鱼子、蟹黄、虾头、鱿鱼。
不过量摄入坚果,每日坚果摄入量不超过10克。控制花生酱、芝麻酱、沙拉酱的摄入量。
不吃油脂含量高的奶油蛋糕、奶油夹心饼干、起酥点心、面包、巧克力派、高脂的饼干等小零食。
控制过油的素菜如地三鲜、红烧茄子、干煸豆角、干锅菜,多采用蒸、煮、炖、汆、拌等少油的烹调方法。
不喝各种含糖饮料。
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排泄,从而促进新陈代谢,正常人每天的饮水量以~毫升为宜。尤其是天热、运动量较大、排汗较多时,更要及时补水。
每天能量摄入要减少~千卡,形成热量缺口,可降低肝脏脂肪含量,改善胰岛素抵抗。
2.戒酒
喝酒直接伤肝,因为酒精进入人体后需要通过肝脏代谢,会干扰糖、脂肪与蛋白质代谢,还影响肝脏解毒功能。尽管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仅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的1/7,但危害也非常大,必须戒酒。对于轻度脂肪肝患者,肝内脂肪沉积一般在戒酒数周或数月内消退,一般也不需要加用降血脂药物,甚至可以完全恢复正常。即使对于那些酒精已经导致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也大有好处,戒酒后远期存活率明显提高。
3.控制体重
目前没有治疗脂肪肝特效药,脂肪肝与纤维化可随体重减轻而逆转。减少体重和腰围是预防和治疗脂肪肝及其并发症最核心的原则。体重减轻的幅度与肝内甘油三酯含量、肝细胞气球样变和肝脏炎症的减少相关。肝内甘油三酯对能量平衡的变化异常敏感,体重减轻7%能够将肝内甘油三酯降低约40%。《胃肠病学》杂志上发表的的研究显示,若体重减轻5%以上,58%的脂肪肝患者症状得到减轻;若体重减轻10%以上,脂肪肝缓解率达到90%,肝纤维化逆转率达45%。
注意减肥不能太快,每周减重1~2斤适宜,一年内体重减轻5%以上,直至达到健康体重。
70岁奶奶成功减肥
4.规律运动
有规律的运动,如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柔韧性训练能有效减少肝内脂质,改善肝功能和外周胰岛素抵抗。运动还能增加肌肉,持续促进新陈代谢。
建议有氧运动遵循“3—5—7”原则,即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不超过1小时,每周至少运动5次,运动时最大心率达到(-年龄)次/分钟。有氧运动可选择球类、游泳、慢跑、骑车、快走、打太极、跳舞等。
抗阻运动可选择举哑铃、俯卧撑、弹力带训练等。
5.作息规律,保持充足睡眠
脂肪肝患者要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切忌熬夜。《当代生物学》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经常性的睡眠不足会导致代谢失调。睡眠是人体修复、养精蓄锐的重要过程,如果睡眠不足,身体会很疲乏,各项机能下降,新陈代谢也会受到影响。
病情严重时,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从而可以使肝脏内有足够的血液流通。
6.调节肠道菌群
研究发现,菌群调节对脂肪肝的病理发展有确切影响。运用益生菌和益生元调节脂肪肝患者的肠道菌群,可减轻胰岛素抵抗、脂肪肝变性和炎症。
7.情绪调节
调畅情志,放松心情,避免紧张、焦虑、着急、发怒伤肝。
六、脂肪肝的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脂肪肝的多由于过食肥甘厚味,营养过剩,再加上运动不足,起居无常,导致水谷精微(能量)蓄积,聚湿生痰、生热,进而影响脏腑功能,致代谢运化、分清泌浊、储存排泄失调,形成痰浊、瘀血、郁热、湿热毒邪、气血阴阳失调。临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按肝胆湿热型、脾虚湿热型、肝郁脾虚型、阳虚夹湿型、痰湿血瘀型等不同情况辨证论治。
你若喜欢,以下都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