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
年两院院士增选工作结束
年新增两院院士共人
本次新晋院士中,生命科学(医药)的共有20人
中国科学院年当选院士
中国工程院年当选院士
1.中国科学院年新当选院士、医院院长樊嘉:
肝癌为什么偏爱中国人?
我们国家的肝癌发病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一!
首先,肝癌与肝硬化关系密切,而肝硬化又和病毒性肝炎相关。一般来说,肝硬化在15年左右可能会发展成为肝癌。如果是由丙型肝炎引发的肝硬化,那么进展为肝癌的速度会更快。现在我国有近1亿的乙型肝炎携带者,万丙肝患者,这些人都有发生肝硬化甚至肝癌的潜在危险。
第二种常见原因就是黄曲霉素等化学物质。许多霉变的食物里都含有黄曲霉素这种致癌物质,尤其是花生、玉米,一旦发现有霉变,千万不要舍不得扔。
肝癌的发生还与其他一些因素有关,包括营养因素、过量饮酒、遗传等。肝脏不好的人,尤其要注意避免长期受到酒精的刺激。
说到肝癌的预防,我想特别谈谈脂肪肝的问题。这些年得脂肪肝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脂肪肝的危害,长时间的脂肪肝也会刺激肝硬化的发生。
远离脂肪肝,就要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怎么控制饮食?首先要控制高脂肪食物的摄入。比如,鹅肝就是鹅的脂肪肝,虽然好吃,但吃得过量或经常吃就不利健康。此外、高胆固醇、高油脂的食物也要少吃。
管住嘴的同时还要注意运动,每天保证一定的运动时间非常重要。如果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你的体重、血脂和脂肪肝还是没有好转,就要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了。
2.中国工程院年新当选院士、医院李兆申:
摆脱胃癌“发现即晚期”的魔咒
全世界每万胃癌患者,有47万是中国人;每万食管癌患者,50万人是中国人。这是作为内镜医生几十年,每每提起就让我痛心的一组数字。
我国很多地区的人喜欢吃腌制食物,如臭豆腐、东北地区的酸菜等,含盐高且不新鲜;四川湖南等地辛辣食物更是备受亲睐;还有一大部分人喜欢吃滚烫的食物,如热粥、热汤,这些都是导致消化道疾病,甚至是肿瘤的原因。
很多消化道肿瘤,包括胃癌、食管癌、大肠癌等,早期没有任何症状,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缺乏定期检查的习惯,没有早筛查、早诊断,等到出现明显症状再去就诊时,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
从我自己从事内镜检查的经验来看,我国胃癌和食管癌患者被初次诊断时,有80%-90%已经是中晚期,这种阶段的癌症患者,无论是手术还是放化疗,死亡率都很高。
一般来说40岁以上的中年人,有家族遗传病史、慢性胃病、重度烟酒的人,都应该定期去内镜检查。至少2年做一次,千万不能等到晚期出现症状再去检查。
3.中国科学院年新当选院士、医院院长陆林:
失眠总不好,看看精神科
原发性的失眠首诊最好选精神科,通过一些睡眠认知行为和社会节律等治疗,八成患者不用药即可恢复。
原发性失眠简单来说,指没有打鼾、脑血管等问题,排除了其他疾病,也没有明显情绪障碍或重大的压力事件,就是单纯睡不好,至少持续一个月以上。此时,精神科的认知行为治疗就用上了。
4.中国科学院年新当选院士、陆军医院(医院)病理科主任卞修武:
杀死癌细胞不能光靠饿
从年开始,怎样把癌细胞这种恶性细胞管住、管好,成为卞修武研究的课题。“这20多年,我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研究肿瘤里面的血管。”
因为外婆死于癌症,怎样才能根治癌症,卞修武非常想搞清楚。于是在研究生和博士生阶段,他选择专攻肿瘤。
治疗肿瘤,一度被看好的“饥饿疗法”并非想象中那么有效,原因何在?经过多年研究,卞修武教授通过研究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他在全世界率先提出,肿瘤血管存在差异性,不同肿瘤之间,血管存在差异性;同一肿瘤在不同阶段,血管也存在不同特性,这种差异影响了饥饿疗法的治疗效果。
因此不能用同一种药物去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这个研究吸引了世界医疗界的目光。他把肿瘤血管生成和抑制血管生成研究带进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如果您觉得内容不错
不要忘记点赞哦!
视听君编辑整理
部分来源:健康时报
转载请注明完整来源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