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文怀沙老先生年6月23医院逝世,享年岁。从此,中国文化界少了一个风趣、热闹而又神秘的老头子!文老在被问及养生秘笈的时候,曾笑道:“医者,意也。我用的是心疗法。外面急风暴雨,我心里一片祥和。”他用幽默的比喻道出秘诀:“内心不要养个汉奸,跟客观世界的不幸里应外合。”
文怀沙(年1月15日—),生于北京,祖籍湖南。斋名燕堂,号燕叟。笔名王耳,司空无忌。著名国学大师、红学家、书画家、金石家、中医学家、吟咏大师、新中国楚辞研究第一人,现为燕堂诗社社长、上海大学文学院名誉院长、西北大学“唐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名誉主席、中国诗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黾学院名誉院长等。文怀沙20世纪40年代就在文化界有一定名望。
年的某天晚上,央视四频道《人物》栏目播放的名人访谈。受访者是才高八斗的国学大师文怀沙老先生。
文老来到台上坐定,仙风道骨模样。
主持人问:文老您今年高寿?
文老:46。
主持人:您这样的一位老人,怎么才46岁呢?
文老:哦!我不怎么注意自己的年龄。要说年龄,我早以“公岁“计算了,我今年46“公岁“。
也就是说,当年文怀沙92岁。
▲图为文怀沙。
在聊到人生观时,文老说,我心中所想,都是那些美好的东西。我愿意看的,也都是那些美好的东西。
他说,我一生下来可谓历经磨难。可是,我从来不把那些倒霉的事放在心上,始终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他讲了两个故事:
一次,他手上生了一个疔疮,必须做手术,从骨头上把疮毒刮除。在医院,手术前两位护士来给他打麻药。他一抬头,发现两位护士貌若天仙,于是对她们说:“我有个请求,别给我打麻药,等会儿医生给我做手术时,请求你们二位美女就站在我眼前“。
俗话说“十指连心疼“,手指头被切开,然后用手术刀在骨头上刮除疮毒,文老痛得内衣全被汗水湿透了,但他两眼始终盯着两位美女,终于在不做麻醉的情况下完成了手术。
还有一个故事更精彩。
有一年,他生病住院,专家给他全面检查后,告诉他,肝癌晚期,已经肝硬化。他问专家,如此还能活多久,专家说最多一两个月。
文老听后沉默了,他忽然用手在大腿上掐了一把,感觉很疼,心想:我的知觉还这么好,怎么可能最多两个月生命就结束了呢?
想到此,他突然放声狂笑。医生护士吓坏了,以为文老听说来日无多,吓出神经病来了。
文老笑毕,坦然地对医生说,给我开些药,立即办理出院手续!
文老出院后,携同夫人离开了家门,离开了北京。他完全忘却了面前的死亡之路,陶醉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中,流连忘返。两个月的生存极限过去了,半年过去了,一年过去了,当两位老人回到北京,文老再去医院检查时,奇迹发生了,文老的肝癌病灶不见了!
由此文老更加坚信:乐观的心态对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看了那场访谈之后,十几年来,我一直十分崇拜文怀沙老人,把文怀沙老先生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视为自己的座右铭!
斗转星移,转眼16年过去了。前几天,我带着好奇心在网上搜索了“文怀沙“,奇迹再次发生:文老不仅以岁的高龄仍然健在,而且活出了新的感悟。
他在那次访谈中,他有两段精彩经典的句子,值得回味:
-1-
少要沉稳老要狂
少时不稳小流氓
老来不狂病殃殃
-2-
多吃肥肉多喝酒
多与异性交朋友
最少活过九十九
他说,他之所以健康长寿,得益于每天吃下两粒药:早上一粒叫“知足“,晚上一粒叫“感恩“。因此,和包括邻居在内的任何人都友善相处,心中只有阳光,没有烦恼,人也就不觉得老了。
愿我的亲人和朋友都能像文怀沙老人一样,早上一粒“知足“,晚上一粒“感恩“,忘却年龄,忘却烦恼,快乐健康地活着!
文怀沙
著名国学大师、红学家、书画家、金石家、中医学家、吟咏大师、新中国楚辞研究第一人。“中华文化人物”;曾任燕堂诗社社长、上海大学文学院名誉院长、西北大学“唐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名誉主席、中国诗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黾学院名誉院长
c3.2,0.1,5.5-0.3,6.9-1.2c1.4-0.9,2.2-2.2,2.2-4l0.8-40.9c0-0.9-0.4-1.6-1.1-2.2c-0.8-0.6-2-0.9-3.5-0.9l-8.6-0.2l0-2l4.3,0.1 c3.8,0.1,6.9-0.3,9.3-1.2c2.4-0.9,4.2-2.2,5.5-4L.4,9.3z">
振奇越世,恍若屈子
文怀沙先生祖籍湖南,年生于北京,青年时代曾受教于章太炎。抗日战争爆发后,文先生奔走在皖南、桂林、重庆等地,时有诗歌、散文、杂文、译文发表,在文学天地里崭露头角。他所研究的领域非常广泛,经史百家、汉魏六朝文学、历代诗词歌赋、佛学、音乐、戏剧、金石书画无所不窥,而《楚辞》为其专长,曾被毛主席盛赞“骚辞开新面”。
其所著《屈赋流韵》是研究屈原诗歌的名著。文怀沙先生在对屈原作品解读时,并非简单地翻译词句,而是力图寻找作品内在的意韵。他的楚辞白话文译文把握了原作的节奏和韵味,再现了原作的内在旋律,从而准确地抒发了屈原盘旋激荡的情感。
一位老将军曾赋诗称赞文先生“一曲吟催千古泪,文怀八斗叹骚才。韵高自有真情在,恍若云中屈子来。”“现代的活屈原”之名由此而来。
书画一绝,大师从之
年4月7日上午,"文怀沙一百零五岁书法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文怀沙先生亲临展览开幕式现场致辞并为展览启幕,展览汇集了文老近十余年来创作的书法精品70余幅。
书画艺术是文怀沙先生最为擅长的,著名书法家范曾、庞中华均为其弟子。著名教育家、评论家孙美兰赞之:燕叟沙翁,其书画艺术精品,博采中国古文字精华,融甲骨、金文、楚简、古篆隶于一炉,返璞归真,自创新理异态,余久久面对,观之,赏之,思之,冥之,不禁雀跃而起,并赞曰:"拙为巧之极,奇乃正之华。"
故宫研究院院长郑欣淼称文怀沙书法为"文人书法",即不是把书法当作一种技艺,而是其中蕴含着文人的胸襟、识见和审美趣味,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也有人这样评价文怀沙书法:文老的书法时有行草,时有魏碑,时有隶书、钟鼎文。诸多书体有机地、自然地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活的、流动着的中华国学。
身正心和,长寿之道
对于长寿之道,文怀沙先生说过两句比较知名的话:一曰用“心”疗法,外面急风暴雨,我心里一片祥和。二曰每天都要吃两片药:早晨刚起床吃一片“满足”药,晚上睡觉前吃一片“感恩”药。
除了良好的心态,起居有度饮食有节是文先生健康长寿的基础。文先生生前每天早上6∶30起床,饭后练字、会客、散步,午后休息一段时间后,接着看报、练字、写诗,晚上9点钟就寝。不饮浓茶,爱喝淡茶,饮食合理,从不偏食,就是吃喜欢的食物也很节制。一天三顿,每顿必喝汤。清晨吃淡汤一碗,以舒筋活血。对于用药进补,文先生认为:“有病则用,用则细心;无病则去,勿信滋补。”
文先生年轻时就喜欢体育活动,打球练拳,无不在行。他曾说:“人是动物,要天天活动,天天学习和做事。动物就要动,不动便成废物。”60多岁前文先生坚持长跑,从70岁起,他开始步行锻炼,开始每天几百步,以后日行步。年逾八旬时还爱以自行车代步。百岁之后,户外锻炼力不从心了,便代之以甩手活动和在家散步。文先生认为,老年人锻炼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过量,否则不仅达不到锻炼目的,甚至会适得其反。
对于生死,文先生生前接受采访时说,“人生下来总有一天会死,让生命的过程过得更正一点,更清一点,更和一点,更自在一点,舒展开来。那么,你走的时候就像参加完宴会回家一样,吃饱了很舒服地回去。”
文怀沙先生仙逝后,艺术家林凡撰联“燕叟悠闲,乘鹤向天行浪漫;文心洒脱,扬沙怀月亦风流”。其弟子吴广悼词“文追屈贾、怀抱古今、沙尽金来,剩堂外美人、庭前香草;气正清和、云哀孤寂、林空月缺,叹骚坛绝唱、纸上残荷。”绝哉妙哉!
文怀沙作品欣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