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二上午,是温岭市太平街道中心幼儿园“收集东收集西”的日子。孩子们带上家里的可回收物,到幼儿园兑换流通币。用流通币,孩子们可以参加幼儿园里的手工活动等。为践行垃圾分类,让孩子们从小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今年以来,太平街道中心幼儿园在“幸福小镇”社会混龄活动中增加了垃圾分类的内容。这学期,幼儿园里开设了垃圾分类的课程,还编写了垃圾分类的园本教材。据悉,这是我市乃至台州第一套儿童垃圾分类系统教材。“收集东收集西”废旧物品再利用严艺宁是太平街道中心幼儿园中三班的小朋友。11月5日早上,她带着5个废纸巾筒到幼儿园里。在“收集东收集西”兑换区,她兑换了一枚幼儿园流通币。严艺宁的同班同学林子越,从家里带来了一部旧电话机。她用电话机,也兑换了一枚流通币。林子越的奶奶王阿姨说,幼儿园开展这项活动后,家里就将一些可收回物放起来,每周二带到幼儿园里来。1个旧键盘、1部旧电话机、3个干净的薯片罐、3块废布、5个废纸巾筒、10支废旧彩笔、10枚纽扣,都可以兑换一枚流通币。兑换区的“百宝箱”里,放着各种各样的废旧物品。从年开始,该幼儿园推出“幸福小镇”混龄社会“仿真”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不同职业的工种要求,通过自己经历的活动感知付出与回报的真谛,学会赚取报酬、消费享受,进而有计划地满足自己的需求。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取得流通币,之后再进行各种“消费”,如参加创意美术课、木工坊、宝贝厨房和香水加工厂等活动。做好的东西,孩子们都可以带回家。今年,该幼儿园在“幸福小镇”社会混龄活动中,增加了垃圾分类的内容。兑换来的各种废旧物品,作为创意美术课、木工坊的原材料。废纸巾筒和轻黏土一起,可以制作创意笔筒;玻璃瓶上,可以作画;木板可以做成机器人,废木头可以做成飞机、昆虫等。各种空罐子,可以作为孩子们的积木;旧水管、红酒箱,可以做成花架;洗衣液的瓶子,则做成花盆……幼儿园里还设有“海普影像”馆。孩子们将家里的旧帽子、发箍、古装及民族风情衣服带过来,供大家拍照时用。这样也做到了废旧物品再利用。“我们倡议大家把家里的废旧物品收集起来,让节俭成为习惯,让废旧物品带给孩子们更多的创意空间。”太平街道中心幼儿园副园长陈荷莲说。一个月孩子们掌握分类知识近一个月来,围绕“垃圾分类”这个话题,大一班班级群里,家长、孩子们聊得非常热闹。国庆节前夕,班主任丁佳娜给孩子们介绍了垃圾分类。不过,很多家长在群里反映,孩子们对具体怎么分类还比较模糊。为了给孩子们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大家商定,在国庆节期间,组织孩子们开展“垃圾分类小管家”活动。活动中,孩子们选3天时间,对家里的一些垃圾进行四分类,并做记录。对于暂时不知道如何分类的垃圾,也可以在记录册上记录。孩子们在分类时,家长可以拍摄相关的视频。通过这项活动,孩子们基本掌握了垃圾四分法。不过,垃圾分类后怎么分类投放,又难倒了他们,因为他们不认识四分类的垃圾桶。为此,丁佳娜利用餐后散步活动时间,带着孩子们到园门口的四色垃圾桶前,认识四色垃圾桶。同时,大一班还开展了“班级垃圾分类小管家”活动,让孩子们和家长们利用各种废旧容器,制作四色垃圾桶。大一班的小朋友还给中班、小班的孩子们上课,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每次上课时,都有讲解员和讲解助理。其中,讲解员是通过竞演产生的。孩子们的垃圾分类活动,不仅仅是在家里和园内,大一班还开展了垃圾分类进社区活动。每个孩子都制作了垃圾分类的宣传单,分组向海普佳苑周边商铺、小区居民以及小区物业等进行宣传。不久前,孩子们还到东部垃圾焚烧发电厂,参观生活垃圾的处理过程。“一开始,我以为孩子们会觉得很枯燥,但实际上孩子们对此都很感兴趣,听得聚精会神,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和探讨。”丁佳娜说。这一个月下来,丁佳娜有着非常深刻的体会:孩子们的垃圾分类意识变得非常强了。“家人来接孩子时,孩子们会主动说起很多垃圾分类的事情。”编写垃圾分类园本教材太平街道中心幼儿园大班共有3个班级,这学期,每个班级都开设了垃圾分类的课程。《堆肥》是大三班垃圾分类的课程之一。班主任谢柳柳和孩子们一起,准备了秸秆、落叶、蔬菜垃圾、泥炭、石灰等材料,以及小锄头、大红酒盒等工具。谢柳柳做了PPT课件,对堆肥的材料和步骤进行了解说。接着,她和孩子们一起实际操作堆肥。堆肥成功需要一段时间,孩子们经常观察,定期翻堆,还做了记录。课程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太平街道中心幼儿园就决定编写垃圾分类园本教材。经过一段时间的忙碌,目前该教材已编写完毕。教材名称暂定为《垃圾小管家》,分为“我是垃圾小管家”“垃圾处理我在行”和“变废为宝大作战”3个系列,分别让孩子们学会如何垃圾分类、实践垃圾分类和对废弃物再利用。教材共有27个活动内容,既有垃圾分类的知识介绍,又有垃圾分类的社会体验,还有围绕垃圾分类的各种创意活动。例如,让孩子们设计环保袋、画未来垃圾处理器、进行薯片罐大变身创意手工活动等。“在这一主题中,孩子将努力学习做一个‘垃圾小管家’,从小树立环保的观念。”陈荷莲说,做一位“垃圾小管家”,孩子首先要管理自己生活中的垃圾,懂得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家庭、幼儿园乃至生活小区的垃圾分类活动,再学会利用垃圾,变废为宝。在“垃圾小管家”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孩子们将通过各种活动和游戏,增长有关垃圾分类、环境保护、资源再利用的知识,为成为真正的“垃圾小管家”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市第一套儿童垃圾分类系统教材10月底,市分类办联合温岭市教育局对中小学校开展联合督查。督查发现,各所学校都在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设置组织机构,配置垃圾分类的硬件,并有序开展宣传和实践活动。太平街道中心幼儿园建设垃圾分类活动区域供小朋友学习实践,开设垃圾分类课程,编写垃圾分类园本教材,受到了督查组的肯定。市分类办工作人员称,目前全国没有统一的垃圾分类标准,各地的分类标准都不一样,这导致很多市民对具体怎么分类存在困惑。同时,市民们都有垃圾分类的意识,但很多人不知道具体怎么分类。垃圾分类,应该从孩子抓起,但全省范围内都没有针对学生垃圾分类的教程,学校里的垃圾分类也往往仅限于实践,没有相应对的课程。“太平街道中心幼儿园编写了垃圾分类园本教材,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工作人员说,该教材第一次系统完整地介绍了孩子们了解参与垃圾分类的全过程,是一次创新。这是我市乃至台州第一套儿童垃圾分类系统教材。该教材也可以当作儿童读本,通过孩子影响家庭和社会,让垃圾分类工作更加深入人心。为了进一步推广普及垃圾分类工作,台州市分类办与台州广播电视大学联手打造了台州市垃圾分类公众教育学院——“拉风学院”。这是一个集垃圾分类培训、策划、宣传、研究于一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综合性平台,也是国内首家垃圾分类教育学院。工作人员称,该教材也可以为“拉风学院”的课程设置提供参考。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yinghuaa.com/gyhzl/12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