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新新报NewTimes
学生立场时代潮流
9月4号,深圳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在深圳大学进行检查时发现,深大校内存在垃圾桶颜色标识有误、学生未严格遵守垃圾分类要求投放垃圾的问题。依据《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执法人员向深大开具整改通知书。
9月18日,深大后勤部发布《关于宿舍区垃圾分类及楼层撤桶的通知》,通知称深大将会尽快撤销校内各居住楼宇的楼层垃圾桶,垃圾需分类投放至楼下“集中分类投放点”。“深大即将进入垃圾‘强制分类’时代”——学生们逐渐意识到这一点。
但对于逐步推行的垃圾分类工作,学生们逐渐产生一系列问题,与校方在垃圾分类上的配合也出现了矛盾点。学生对于垃圾分类了解多少?他们的感受及意见是怎么样的?相关负责人又将作何答复?
对此,《新新报》在校园内随机采访了30余位学生,并咨询了后勤部、中航物业、校团委、校学生会、义工联相关负责人等。当垃圾分类新风尚来到深大校园,我们是否已做好准备?
10月9日傍晚聚翰斋7楼垃圾堆放情况记者陈思晓摄
撤桶之困
没有盖紧盖子的一次性饭盒堆在垃圾桶旁,少许汤汁泼撒在地板上,蹭得地板泛黄,发着油腻腻的光,楼道里飘散着一股酸溜溜的味道。
走近乔梧阁10楼的垃圾桶细看,记者发现,无任何标识的白色圆形垃圾桶、灰色的其他垃圾桶、写着“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绿色可回收垃圾桶以及带着2个滚轮的绿色无标识大垃圾桶依次排放,它们形态不一,但是都统一套上了便于清洁阿姨清理的黑色垃圾袋。
各个垃圾桶里,脏纸巾、橘子皮、可乐罐等都可以被发现踪迹。垃圾桶旁,一袋袋的宿舍垃圾被堆放在地上。快递纸箱、牛奶箱则零散地铺在外围,墙沿上还摆放着一颗彩色的毽子。
10月10日晚乔梧阁10楼垃圾堆放情况记者林洁珊摄
聚翰斋,这是记者随机走访的宿舍楼之一。楼道里的垃圾桶堆放状况几乎与乔梧阁无异,但垃圾桶数量更少,只有两个。一袋袋的垃圾把垃圾桶填得高出了约三分之一,桶里放不下的垃圾则歪歪扭扭架在了两个垃圾桶之间的边缘上。
10月9日傍晚聚翰斋7楼垃圾堆放情况记者林洁珊摄
这是深大校内尚未实施楼层撤桶举措的宿舍楼垃圾投放现状。随着楼层撤桶举措一步步推进,这些状况将不复存在。目前,丽湖校区宿舍已在新学期伊始完成撤桶工作,粤海校区的旧斋区宿舍也在国庆期间逐步完成了楼层撤桶。但当扔垃圾不再轻松便捷时,学生们的声音也多了起来。
“撤桶后扔垃圾不方便,住低楼层的同学还好,住高楼层的同学扔一次垃圾等电梯要等那么久。”级社会工作专业的黄同学无奈表示。对于楼层间垃圾桶撤桶问题,多位受访学生认为“两三层设置一个垃圾点比较好”。负责清理乔梧阁的清洁工周阿姨也说:“学生们的垃圾数量多,不知道撤桶后她们拿不拿得下去。”
后勤部汤老师对此作了解释:“楼层撤桶这个问题本该在去年深圳市发布征求意见公告时反映,但是现在规定既已成型,就没有商量余地。现在进行撤桶是遵守《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规定,它的重要目的是促进垃圾减量。”
中航物业垃圾分类负责人李冠华先生也告诉记者,“实行垃圾分类后,楼层设桶并不现实,无人监督时学生若乱丢垃圾也不合理。”正式撤桶后,后勤部将在没有电梯的小宿舍楼两两之间设一个集中投放点,在有电梯的大宿舍楼单独设一个垃圾投放点。如果楼下垃圾桶不够,后勤部将会放置两个甚至三个升最大规格的标准桶,并加大清运频率,防止垃圾溢出。
10月9日傍晚聚翰斋5楼垃圾堆放情况记者陈思晓摄
对于垃圾分类相关措施,校方在行动,但后勤部汤老师也希望学生可以自觉主动地配合。在垃圾投放时间问题上,许多同学担心该时间与自身上课时间冲撞。级管理学院罗同学提到:“如果学校要求学生在某个时段把垃圾放到站点,而那个时间宿舍里没有人,垃圾就没办法投放。”
后勤部汤老师指出:“同学们需要加强学习深圳市有关条例的基础知识,因为设置垃圾投放时间仅针对厨余垃圾一类,并不针对其他三个类别的垃圾。”汤老师还表示,校内厨余垃圾大多源于食堂,学生不必太过担忧。即使学生厨余垃圾错过宿舍区垃圾投放点投放时间,食堂前也会设固定的厨余垃圾投放点,学生可以拿远点,到食堂区投放。而对于学生提及的“汤汁滴落在电梯里会增加电梯的维护成本,电梯变‘臭梯’”问题,汤老师坦言只能靠学生自觉扎紧垃圾袋,保证袋子外观的整洁。
除了宿舍区,教学区的垃圾投放点数量也备受学生关心。级人力资源黄同学担忧,“在学校里,我们有时候走在路上都看不到垃圾桶。”汤老师则介绍,“学校垃圾投放点数量的设置会依据具体情况而定,虽然目前暂定为25个,但是不排除将来会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数量。目前我们也不知道同学们投放垃圾的习惯,需要长期观察才会知晓。”
分类之惑
“我对垃圾分类不是很了解。”这是采访中同学频繁提到的一句话。在32位受访学生中,仅有7人明确表示了解垃圾分类。时不时地,当被问到深圳垃圾分类具有哪些类别时,“干垃圾”“湿垃圾”仍会成为同学口中的答案(深圳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上海的干垃圾、湿垃圾,深圳的了解不多。我没有系统的垃圾分类的习惯。”级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的陈同学感慨于自身对深圳垃圾分类的“一知半解”。
在采访中,记者对部分同学随机提问了一个问题:“使用过的纸巾是哪一类垃圾?”在同学的回答中,“可回收垃圾”“湿垃圾”“厨余垃圾”等答案层出不穷,“其他垃圾”这一正确答案出现频率并不高。而在现实场景中,记者也观察到垃圾分类并未得到正确、全面的落实。
连接粤海校区与沧海校区的天桥是校内一大人流密集场所,在粤海校区天桥入口处摆放着一个四分类垃圾桶。记者看到,一位背着书包行色匆匆的男同学路过,顺手将手上的纸巾投放到可回收物垃圾桶,而他的行为与大多数人的选择相似。
经记者观察,在四分类中,可回收物垃圾桶颇受同学“青睐”:塑料奶茶杯(其他垃圾)、饮料瓶、用过的纸巾(其他垃圾)、瓦楞纸盒等垃圾堆满了可回收物垃圾桶,另外三个类型的垃圾桶则只容纳了约半数的垃圾。且在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类垃圾桶中,错投的情况也比比皆是:被投放到有害垃圾桶的牛奶盒(洗净后为可回收物)、被丢在厨余垃圾桶的外卖纸袋(其他垃圾)、被放在其他垃圾桶的矿泉水瓶(洗净后为可回收物)……四分类桶内一片混乱。
10月9日傍晚粤海校区天桥入口处垃圾桶垃圾投放情况记者林洁珊陈思晓摄
丽湖校区宿舍以及粤海校区斋区的部分宿舍已经完成楼层撤桶,学生需将垃圾投放至楼下的集中分类投放点。但在丽湖校区,“我们其实没怎么做垃圾分类,垃圾都堆在其他垃圾的垃圾桶那里。”级临床医学专业的王同学告诉我们。“楼下除了其他垃圾类桶的盖子经常打开之外,另外几个都是扣着盖子的,很少有人会把盖子打开把垃圾扔进去,很多人手上也都拿着东西,的确不太方便,并且旁边也没有人帮忙指点垃圾投放”,王同学解释道。
而在斋区宿舍楼下,垃圾乱投乱放的情况也普遍存在。在桃李斋、红榴斋前的垃圾投放点,有害垃圾桶内都被投放了少量口罩(其他垃圾),厨余垃圾桶内被投放了包裹着外卖包装袋、外卖盒(其他垃圾)的剩菜剩饭,而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桶内则有较多未加分类的整袋垃圾。
级法学专业的的张同学住在红榴斋,10月9日傍晚时分他将一袋包含着纸巾、外卖餐盒、食物残渣的垃圾扔进了可回收物垃圾桶,“这些纸类应该是可回收垃圾?我是这样觉得的。我们宿舍还没有开始垃圾分类,也只有一个垃圾桶”,张同学表示。
10月9日傍晚桃李斋前可回收物垃圾桶、其他垃圾桶垃圾投放情况记者林洁珊摄“我觉得要做一些宣传,让大家清楚怎样分类,不分类又有什么危害,提高一下大家的环保意识吧。”级会计专业研究生豆同学讲道。采访中,许多同学希望学校在强制实施垃圾分类前做好宣传工作,使分类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很多人不一定了解这个东西是这个类,就分类错了,也不是想要故意这样做的。”级统计学专业的谢同学表达了她的看法。分发传单与小册子、推送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