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病在病理上表现为三部曲,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所致的肝硬化,而且三者常有重叠存在,出现酒精性肝硬化。适量饮酒对大多数人的健康并没有损害,少量饮用某些酒,如葡萄酒,对身体还有一定的好处。但是,长期过量饮酒,特别是饮用高度酒,就会使肝细胞反复发生脂肪变性、坏死和再生,最终导致肝硬化。
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生与饮酒者的饮酒方式、性别、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及是否合并肝炎病毒感染有关。一次大量饮酒较分次少量饮酒的危害性大,每日饮酒比间断饮酒的危害性大。饮酒的女性较男性更易发生酒精性肝病。合并慢性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等因素都会增加肝硬化的危险。
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标准如下长期饮酒史:饮酒超过五年,男性每天乙醇摄入量≥40g,女性≥20g,或近两周内大量饮酒,每天乙醇摄取量≥80g。
乙醇计算量=饮酒量(ml)×酒精度数×0.8。
乙醇损害肝脏可能会涉及下列多种机制:
1.以乙醇的中间代谢产物乙醛,是高度反应的活性分子,能够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乙醛蛋白复合物,这种物质不仅对肝细胞有直接的损伤作用,而且还可以作为新抗原诱导细胞与体液免疫反应,导致肝细胞受免疫反应的攻击。
2.乙醇代谢的耗氧过程中会导致小叶中央区缺氧。
3.乙醇在肝细胞微粒体乙醇氧化过程中产生活性氧,导致肝损伤。
4.乙醇代谢过程中可能会造成酶的代谢紊乱。
5.肝脏微循环障碍以及低氧血症,长期大量饮酒患者血液中酒精浓度过高,肝内血管收缩,血流减少,血流动力学紊乱,氧供应减少,以及酒精代谢耗氧增加,进一步加重低氧血症,而导致肝功能进一步恶化。
早期可以无临床表现,中后期可以出现体重减轻、食欲不振、腹痛、乏力、发热、尿色深、出血等症状,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可以出现黄疸、腹水、浮肿,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实验室的检查可以发现患者出现,贫血,白细胞血小板下降,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的表现。
点击查看原文,有惊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