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奖章
MaylstLabourMedal
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马雄
马雄,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现任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副所长、上海交通大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兼任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炎工作组(IAIHG)成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
揭开不明原因肝硬化的神秘面纱
年,马雄教授考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院著名肝病学家邱德凯教授。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六年间,研究方向渐渐从肝纤维化聚焦到当时在国内一片空白的自身免疫性肝病这一崭新领域。每当想到自己的研究工作有助于找出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的真正原因,他总是激动不已。
年,年马雄医院JohnsHopkins医院胃肠和肝病科,在ZhipingLi教授指导下进行博士后研究,方向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天然免疫。近两年的时间里,他完成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课题相关研究。博士后经历进一步开拓了他的视野和研究思路,也奠定了马雄坚实的临床和科学研究基础。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在老一辈邱德凯教授的带领下,马雄团队尝试开展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的检测和病理学检查,起初他们只能向教科书学习,医院的病理学家请教,一点一滴建立起适合中国人的可靠诊断体系。
年起,马雄牵头国内首个关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诊断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对AIH综合和简化诊断积分系统进行验证,并调整了自身抗体的最低评分滴度,使诊断系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有了提高,更适合中国人群。他一直坚持的是通过研究来探索并解答临床中的疑惑。
免疫系统与人体健康休戚相关,形形色色的免疫细胞在原因不明肝硬化的病因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二十多年来,这一难题始终萦绕在马教授心头。目前认为,临床上超过80%的隐源性肝病或肝硬化是由自身免疫性肝病引起的。“自免肝”诊治研究的重点在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及其生活质量,对降低我国疾病负担、改善人民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社会影响。“关于隐源性肝硬化的认识,从过去的一无所知,到现在清楚了大部分原因,我非常高兴亲身参与了这一过程。”马雄欣慰地说。
让世界倾听中国的声音
马雄教授团队专攻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诊治和发病机制研究。在邱德凯教授的指导下,年至今,已成功治疗了大量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原本,这些病人发展到晚期,只能面临严重腹水、消化道出血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唯一生机是等待肝移植。马雄教授团队通过深入研究、创新治疗突破,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综合治疗,挽救了大量病人免于移植,肝脏重回代偿期。首次对“穿入现象”进行深入的病理机制研究。马雄牵头撰写了我国首部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与治疗共识,和该领域的专家一起推动了中国人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治规范。也因为在该领域的突出成就,马教授受邀加入全球自身免疫性肝炎工作组(中国仅2人)。
年起,“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这个用了50年的病名启用新名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这一更名既能准确表述疾病特点,又能缓解患者对于“肝硬化”的精神负担。该倡议一经提出即获得学者们广泛支持,在之后发表的相关论文均以“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为疾病名。因为随着诊治水平的提高,每个病人不再会都发展到肝硬化阶段。这是马雄教授和国际11位权威专家一起,推动了“更名”这一医学界里程碑事件的发生。参与全球健康治理,我们中国的研究型临床医生越来越自信。
经过二十多年来的工作积累,仁济消化有了自己的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治体系。见证了自身免疫性肝病研究从无到有的过程,并逐渐成为国内顶尖水平的自免肝诊疗中心。
医者仁心,做精诚大医
医院消化内科的门诊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前茅,每天都有大量患者从全国各地涌来。病家们除了冲着仁济消化这块响当当招牌,更多的是希望找到那个能帮自己药到病除的良医。
马雄教授每次坐诊总是“早到迟退”,他常说:“充分体谅病患的痛苦是自己精益求精钻研医术的动力。”家族性地中海热、高免疫球蛋白E综合征、家族性进展性肝内胆汁淤积、免疫球蛋白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等病例的诊治在医院甚至全国的首次发现都成为马教授的得意之作。
在马雄一周的工作中,除了看门诊、住院部查房、病理读片,其余时间只要没有特别的安排,他都会出现在病房或实验室里。“我觉得临床和科研并不矛盾,科研是为临床服务的。我用了1/3甚至一半的时间做科研,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加深对于疾病的理解,开发新的治疗方法。”他还说:“做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看病。”医乃仁术,无德不立。大医精诚,生生不息。
本期内容转载来自:
上海市医务工会-
特别鸣谢
更多精彩,请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