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儿歌与童话》这一教学内容在孩子们掌握了绘画基本技法的基础上,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由抽象文字而产生艺术形象,然后用美术形式加以表现的学习过程,对学生说也有难度,学习中不仅要把儿歌故事中的情景描绘出来,更重要的是还要具有艺术美感,必须在理解儿歌和童话故事的基础上展开创作。内容涉及到学生所有学过的美术知识,需要注重构图、色彩、设计、概括提炼等绘画手法。教学中以“尊重、赞赏、帮助、引导学生”的理念为原则,选择能使每个学生自主去学习的教法,坚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贯穿教学过程。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从观察到表现,从现实到想象,培养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使学生了解儿歌与童话的相关知识,促进学生的创作与绘画能力,通过感觉、联想和想象,来完成造型表现。
学情分析:
学生具备一定的绘画及造型展示技巧,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思维活跃、不受约束,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它的绘画和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不会觉得呆板。学生对儿歌和童话故事并不陌生,尤其是童话故事,童话故事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折射,学生喜欢童话更会想象童话中的世界,本课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只要方法运用得当,都能让孩子在课堂上有充分的发挥。正是因为这些心理和年龄特点所致,使得他们自我约束力有待加强,有意注意时间较短,所以更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欣赏儿歌及代表性童话故事,了解文学与艺术之间的联系。
2、联想、想象相关主题内容画面,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创作童话故事插画。
3、培养学生对童话故事配画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艺术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童话故事的创作过程,学习童话故事插画的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童话故事创作的特点,创作一副以儿歌或童话为主题的画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绘画材料(油画棒、水彩笔、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儿歌听赏,激趣导入。
1.师生问好。
2、情景谈话。
①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块学习,老师有一首很有趣的地方儿歌与你们分享,同学们听一听,你们能从儿歌中感受到哪些内容或者画面。
②课件播放四川儿歌《螃蟹歌》,学生听赏。
③学生回答。
反馈策略:猪猪歌词及内容,反馈歌曲中的主角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你觉得螃蟹夹住的是谁?扩张学生思维,注重幽默元素。
3、明确主题。
①师:通过一首儿歌同学们就能感受到这么多有趣的画面,但是老师想邀请同学们亲临这个有趣的故事现场,看看和同学们的猜想是不是一致。
②课件播放:配乐动画螃蟹歌,学生对照感受。
③小结。
师:这首儿歌中螃蟹夹住的是一直大嘴巴鸟(鹈鹕)的脚,听歌词很多同学一定没想到吧。儿歌中其实有很多有趣的画面,是可以通过想象,然后利用画笔表现出来对的。除了儿歌还有很多有趣的童话故事也一样很也能通过画笔表现,比如很多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丑小鸭、白雪公主、还有小红帽,都可以画成美术作品,相比之下儿歌中的故事情景,更需要同学们发挥想象力,今天我们就一起用画笔表现儿歌。
④课件出示课题:妙笔画儿歌。
二、新知新觉,体验收获。
(一)初涉儿歌内容。
1、活动:猜猜我是谁。
①课件出示儿歌:小老鼠上灯台、癞蛤蟆与小青蛙、老鼠和大象的主题画面。
②奇思妙想。
A师:这是三首儿歌的情景画面,这三首歌曲分别叫作:小老鼠上灯台、癞蛤蟆与小青蛙、老鼠和大象,根据画面内容同学们能不能猜一猜歌曲中体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B学生发言。
教学策略:教师控制学生的发言时间,注意强调“简练”、“概括”,如“老师要打断你一下,你能不能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出儿歌的内容。”“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要是语言再精练一些就好了,毕竟我们只能通过一个画面表现内容。”
C对照复听感受内容。
③过渡小结。
师:没想到儿歌中呈现了这么多精彩的故事,要怎么才能在一幅画中体现这个故事的主要事物、人物及故事主要内容呢?这三首歌曲中都有一个主人翁小老鼠,我们把他放在一起和不同画面中对比一下,同学们就知道了。
2、绘画内容的确定。
①课件出示小老鼠上灯台及老鼠和大象的主题画面及故事主角。
②操作与搭配。
A师:这幅图有灯台明显就是反应小老鼠上登台的故事,这这小老师上了灯台下不来,那么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B学生回答。(焦急、害怕)
C课件操作:放入一只享受的老鼠(老鼠和大象中的主角老鼠)
D师:这样看你们觉得这个内容和我们要表现的儿歌《小老鼠上灯台》符合吗?为什么?
E学生发言。
F师:相反如果把这只焦急的老鼠放到老鼠和大象这首儿歌中,也不合适,这样这支老师不在会是一直戏谑大象、调皮捣蛋的老鼠,所以在创作儿歌绘画的时候,我们要准确表现出主要角色及场景。但是是不是只要把事物画出来别人就能看得懂,就是一副好作品呢?我们对照一首儿歌,看两幅作品,发现其中的秘密。
(二)绘画的细节表现。
1、对照聆听儿歌《小毛驴》及不同的绘画作品,学生感受。
课件说明:绘画作品从色彩、布局、内容等方面,故意设置“瑕疵”,学生对对照发现。
2、反馈。
①师:这三幅作品都是表现小毛驴这首儿歌的,你们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②学生简述。
③详解。
A构思:在理解领会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构思,可以选取最生动的情节与场面来设计。
B构图:将儿歌或童话情节合理安排在画面中,做到主次分明。
C表现:为儿歌配画,采用的手法多样,要发挥想象力。
④总结:
师:给儿歌配画,要选择儿歌中最具情景和最有趣的一个片段来表现,同时和我们绘画其他作品一样,要从色彩、布局等诸多细节来绘画。就像下面的这些插画作品,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三)佳作赏析及简评。
1、课件出示画作,学生赏析。
2、说一说:你最喜欢那一幅作品为什么?
3、教师针对性简述及指导评价。
①水彩画表现的画面看上去特别温馨,在颜色上你看出了什么?(色彩的对比)。
②这幅图画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温暖的画面。你看,大熊像人一样张开双手挡住了风雪,小姑娘又用自己的双手保护着受伤的小白鹅,我们看到了那一颗红红的爱心,这样的画面让我们很感动,人和动物之间是那么和谐。(画面主题)
③画面很神奇,综合材料表现的画面看上去很丰富。(大小和多少的对比)大小多少的对比使画面变得很有情趣。看了这样的图画你一定会想那没有露出来的部分会是怎样的呢?会让人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4、过渡小结。
师:看了这么多好作品,同学们是不是和老师一样手痒痒了,其实这些有趣的画面还出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们的身影。
(四)生活中的装饰画。
1、课件出示示例图片。
2、教师逐一简介。
①壁饰:把童话故事画在自己的墙壁上,每天都生活在童话里,这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呀。
②手提包:手提包上的童话故事不仅美观,还可以吸引顾客购买
③玩偶:看了童话故事,你一定也喜欢拥有故事里的主人公陪伴在你的身边吧。
④服装、鞋子、床上用品、生活器皿:在服装上,鞋子上,床上用品上、生活器皿上都画上了我们喜欢的童话故事,装点美化我们的美好生活。
(五)学生作业。
1、素材及灵感。
①课件出示:儿歌《大鹿》的主题情景画面。
②简介。
师:森林里有一所漂亮的房子,里面住着一只大马鹿,一天大鹿站在房子里,透过窗子往外瞧,这是森林跑来一只小兔,咚咚咚咚把门敲。一边敲一边喊:“鹿呀鹿呀快开门,林中猎人追来了!”大鹿赶快打开门对小兔说“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握牢。”就这样小兔得救了,只剩下猎人在门外气得直跺脚。
③课件播放聆听感受画面。2、确定思路及构思。
①师:一会我们就要根据儿歌创作这样一个生动的故事,同学们想一想,故事重要体现那几个人物或动物?他们各自的心情如何?这件事发生在一个什么环境里,和你身边的同学说一说。
②学生相互交流,说一说。
3、学生绘画。
①巡视指导。
②播放背景音乐。
③课件出示小贴士:
a注意卫生,画笔别涂抹到衣服或课桌上。
b讲究卫生,将废弃物放到垃圾桶,保持环境卫生。
c团结合作,相互商量,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课堂拓展:美轮美“换”。
1、作品展示。
①自荐推荐的方式上讲台展示。
教师选拔展示,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创作意图。
②画展。
A教师准备夹子和展示区域。(教室两侧拉线,方便学生夹画)
B学生自主把作品展示。
C相互观摩,互相交流感受。
③课件出示评价导向及建议。
师:同学们可以从颜色搭配、形状完整、层次清晰、技巧等方面来评价,相信你们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2、交换作品。
①作品签名
②说一说:最想把作品和那个小组交换?说说和他(她)交换的理由。
四、课堂总结,授课结束。
1、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根据儿歌创作美术作品,下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用同样的方式从童话故事中找到好的绘画内容,通过我们的画笔表现童话故事,同学们,再见。
2、授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