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化工厂,是以代谢功能为主的重要器官,扮演着去氧化、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合成、制造消化系统所需的胆汁等角色。同时肝脏也是少数能自我修复、天然更新失去组织的器官。只要有1/4的正常肝组织,就可以生成一个全肝。
据估中国超过五分之一的人群正受到肝脏疾病的困扰,尤其是乙肝(HBV)、丙肝(HCV)、肝硬化、肝癌、非酒精脂肪肝(NAFLD)、酒精性肝病(ALD)和药物性肝损伤(DILI),这使肝病成为中国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肝脏损伤过程
调查显示,截止至年,中国已有多达万人(或0.5%的人)患有肝硬化,乙肝和丙肝分别影响着万和万人。
-年全国总体乙肝发病率
近期,王福生院士团队在国际肝病学杂志《HepatologyInternational》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显著改善了失代偿性肝硬化的肝功能及长期生存率。
什么是失代偿性肝硬化?
肝硬化是慢性肝病发展到后期的一个阶段,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失代偿期肝硬化是指肝组织受损严重,到了肝硬化的终末期,正常的肝细胞被无功能的纤维组织所代替,导致肝脏失去代偿能力,引发全身各种症状,比如说出现脾大、腹水、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等等。
当肝脏进入失代偿性阶段后,临床上没有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只能是通过治疗减缓病情的发展。很多人会因为肝硬化反反复复地出现腹水,甚至会出现腹腔感染、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率随之急速下滑,中位生存期从10-12年下降到2-4年。
干细胞与肝硬化
近年来,随着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干细胞这一具有自我更新复制以及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在干预人类疾病领域所展现出的巨大潜力令人惊叹。因此,很多肝脏疾病科研学者也将目光投向了干细胞。
现有大量研究已经证实,干细胞输注可改善失代偿性肝硬化。年,王福生院士团队发现,接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后的患者腹水量明显减少,肝功能显著改善。
干细胞
所谓的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也被称为“种子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些“种子细胞”可以进一步分化成为各种不同的组织细胞,参与细胞替代和组织再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福生曾在接受医师报采访时表示:对于严重的肝脏疾病,特别是慢加急性肝衰竭,由于死亡率非常高,除肝移植外,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数年前,我们曾开展应用间充质干细胞改善慢加急性肝衰竭,结果显示提高了早、中期患者的生存率,促进了部分患者康复。肝硬化患者,如得到及时、合理的个体化治疗(包括生物疗法),可使患者疾病进展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甚至可能得到逆转。
干细胞改善肝硬化患者生存率
在此次研究中,一共有例乙肝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参加。其中,名患者接受了干细胞疗法,每间隔4周输注脐带干细胞,共3次。名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都接受常规治疗,并进行了长达75个月的随访。
研究发现:在有效性上,脐带干细胞可以减轻肝素的氨基转移,明显改善肝脏功能,如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活性,胆碱酯酶和总胆红素水平。在13个月至75个月的随访期间,脐带干细胞组的总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这份长达6年的随访数据显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既安全,更有效。可以改善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率,有望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干细胞的特性,使其可以分化形成具备功能活性的肝细胞,参与肝功能的修复和重建,从而实现对受损肝脏的改善与修复。相信随着细胞技术的进一步深入,干细胞将成为广大肝病患者的福音。
本文由圆中北科整理、编辑发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章部分文字及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
你可能还想看
○一文了解,你想问的都在这里!
○牙齿再生或成为现实!牙髓干细胞修复受损口腔
○难治性妇科病有克星了!干细胞助女性孕育幸福
○干细胞技术的下一个发展方向:外泌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