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主办的“乙肝相关肝癌优化治疗培训项目”第三期培训会议于年4月29日在线上开展,来自广东、陕西和广西的十多位专家进行演讲交流。广州医院介入科主任朱康顺教授和医院李家平教授在开场致辞中强调,现在对乙肝相关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要求越来越高,不管是TACE、消融还是TIPS治疗等都会对乙肝病毒激活产生一定影响,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的HBV感染与再激活需要引起重视。
01
专家讲课一
西安医院的薛挥教授围绕“早期TIPS治疗肝硬化出血的是是非非”从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两个方面进行了讲解。对于MELD评分小于等于18、ChildC级或正在出血的B级病人,进行72小时内的早期TIPS或优先TIPS覆膜支架的治疗,要优于内镜治疗。对于预防出血的病人,即使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NSBB)加内镜治疗失败了,使用TIPS治疗仍能获益。在NSBB不耐受或不联合NSBB与内镜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腹水、门静脉栓塞、Child-PughC(MELD或=18)、HVPG或PVPG>20mmHg、与HCC结合的情况下,也需要优先选择早期TIPS治疗。
02
专家讲课二
来自医院的黄勇慧教授,从介入外科医生的角度介绍了HBV-HCC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相比没有HBV感染的患者,有HBV的HCC患者术后复发率更高,总生存期更短。抗肿瘤治疗可能增加HBV再激活风险,影响患者预后。指南指出,抗病毒治疗可将HBV复制抑制到最低水平,以保护肝功能,减少或延缓肝癌发展,延长患者生存期。肝癌患者应全程接受强效、低耐药、安全性佳的核苷(酸)类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慢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已进入丙酚替诺福韦(TAF)时代,TAF强效抑制病毒,5年0耐药,骨肾安全性好,是肝癌患者抗HBV感染的优选方案。
03
专家讲课三
崇雨田教授作为内科医生,从肝内科的角度就介入治疗中遇到的肝损害问题进行了分析解释。随着指南的更新,HBVDNA阳性患者抗病毒治疗指征扩大,低病毒血症且ALT持续轻度升高的患者、肝硬化患者和部分具有HCC危险因素的ALT正常的患者均需进行长期的抗病毒治疗。现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选择也更为清晰、明确。恩替卡韦(ETV)适用于初治,不用于经治,适合病人广,但不用于妊娠期女性;替诺福韦(TDF)适用于12岁以上患者,经治、初治均可,女性妊娠、母乳期也可,但老年、肾病、骨质疏松者不建议使用;丙酚替诺福韦(TAF)适合病人广,老年、肾病、骨质疏松者均可使用。
04
专家讨论
医院的陈晓明教授认为,对于HBV-HCC在治疗肿瘤的同时进行抗病毒是必须的。李家平教授指出,介入医生在临床治疗中,应以病人肝功能为首要考虑,对于肝功能状态较好者,即使有病毒复制也可以在抗病毒的同时进行介入治疗;对于低蛋白血症或者凝血酶时间延长的患者,就需暂缓介入治疗;对于失代偿的肝硬化病人,抗病毒治疗的力度需加大,待恢复了肝功能后再进行介入治疗。崇雨田教授谈到,当病人体内同时存在HBV和HCV感染时,在抗HCV的同时一定要进行抗HBV的治疗,并在HCV治愈后继续进行HBV治疗。
最后李家平教授进行了大会总结,综合而论不管是局部治疗还是全身治疗都可能影响乙肝病毒的激活,对于强效抑制病毒并全程管理,TAF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本次云会议是一个以介入为主导,多学科参与的学术会议,各位专家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出发,进行了深刻的研讨交流。会议氛围热烈,参会人员受益良多。
扫码观看会议直播回放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会议直播回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