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当然值!”这是L先生的回答。
此时,距离父亲去世已经一年多。
经历了肝硬化,肝癌,换肝,并发症,最终离世,细细算来,7年的费用超过万。
1
父亲在7年前罹患肝癌。
对兄妹三人而言,是晴天霹雳,毕竟父亲才刚刚59岁。
庆幸的是,发现时,是早期,肝硬化导致的原发性肝癌。
父亲一直自己经营工厂,积累了一些钱,所以自然是尽一切努力寻求最好的治疗。
辗转通过朋友牵线,找到医院,最好的医生。
由于是早期,直接切除是最好的。但由于肿瘤靠近大血管,无法直接切除。
医生给予的方案是保守介入治疗,控制发展,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需做好换肝的准备。
两年时间很快,经历了4-5次介入治疗,病灶此起彼伏,已经难以为继,介入治疗以很难再控制住。
这一阶段,大概花了50多万。
父亲的生活质量也不佳。
大家心里都默默地做好换肝的准备。
医生问了家庭的经济状况。
明确告知,光是肝源+手术的费用就是巨大的,后续抗排斥的花销更是长期的投入。
而且这一切投入的结果是未知的。
以下任何一种情况都有可能:
手术不成功。
手术后能活过一个月。
手术后能活过三个月。
手术后能活过一年。
手术后能活过三年。
最幸运的那一部分人可以超过五年。
没有任何犹豫,兄妹三人一致决定尽一切代价治疗,毕竟父亲才刚过60岁。
L先生甚至预先估算了万不得已要卖掉上海房子的可能性。
2
打点的HB费是第一笔花销,10万。
要知道,肝源是紧张的,合适优质的肝源更是可遇不可求,排队等待的人无数。
第一次电话通知有血型匹配的肝源即将到院时,L先生正在上海的公司上班。
虽然弟弟和妹妹人在广州,但手术一旦开始,结果是未知的,也许就是最后一面,L先生立刻飞速打车赶往机场直飞广州。
遗憾地是,肝源达到后,医生告知尺寸偏大,不适合父亲,建议等待下次机会。这个肝源让给更适合的病人。
又是难熬的等待,第二次,同样是提前半天通知,L先生又是扔下所有手中的工作片刻不停地飞往广州。
终于符合。
第二笔花销,20万的现金,早已经提前半个月准备好,随时等待肝源达到就要交钱。
手术非常顺利。
全家雀跃。
期间所花费手术费,ICU,各种费用又是数十万,不一一细表。
接下来,才是真正旷日持久的考验,持续服用昂贵的进口抗排斥药才能保证移植后的肝脏正常运作。
无论如何,接下来的四年多,虽然医院复查,但是生活质量比起介入治疗阶段,已经是大大提高。
癌细胞也一直没有再复发。
最终的转折,是来自免疫力降低后带来的感染。
抗排斥药是器官移植后必须服用的药物,身体才能对新器官不排斥,但最大的问题是,抗排斥药通过降低身体的免疫力来达到的,病人自身的免疫力系统非常脆弱。
几次轻微的真菌感染都被及时控制住了。
最后的一次,来自脑部的真菌感染引发了隐性脑膜炎,因为太罕发,表面只是体现为各种疼痛,几次会诊都没有找到发病位置和原因,医生们也束手无策。
最终,一位处理过类似病例的专家发现了病因。
但为时已晚,医生宣布一切抢救可能都是徒劳。
但ICU依然里持续抢救;
元/颗的治疗真菌感染的药,每天3-4颗;
接着是几千元/针的针剂;
再接下来的方案是准备上几万块/针的进口针剂,还没来及用上.....
3
L先生40多岁,身体非常健康,以上是找我咨询保险时聊到的自己经历。
我忍不住问,这么多年一共花了多少钱。
“没细算,战线太长,但即使是术后比较稳定的那几年,也医院复查开药,每次三五万总是要的。”
“那有医保,能报销吧。”
“嗯,报销了一部分,但大头是进口抗排斥药,不能报。”
L先生后来默默地在心里估算了一下。
“真要算的话,几年下来,万起码的吧。”
末了补一句,“可能还不止,为了治疗照顾,在医院旁边长期租房,我们兄妹几个轮流照顾,几个城市来来回回,很多费用不好算的。”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
L先生继续说到。
“这根本不是值不值的问题,而是幸好,我们能付得起这么多钱。”
L先生老家的肝癌发病率特别高。
有远房的亲戚也差不多时间得了肝癌。没有治,说是钱要留给儿子盖房子,不能打水漂。没多久就走了,全身肿胀,走的时候特别痛苦。
有做介入治疗时的病友,后期没有换肝,也很快走了。
七年时间,父亲工厂多年的积蓄,几个兄妹集几家之力的轮流照顾,出钱出力,换回了父亲七年的生命。
何其幸哉。
4
保险届有一张著名的冰山图,用来说明重疾功能。
因为自己和家人都比较健康,没有切身经历过,我一开始也是不太理解的,觉得描述得太过夸张。
但L先生一看就引起了共鸣。
“是呀,下面那些费用真的是很难算清楚的。而且是整个家庭长期时间精力的投入”
这也是L先生决定给自己买重疾险的原因。
以L先生父亲的例子,一款保障全面的产品在满足一定间隔期和条件的情况下是可以这样赔付的,以万保额为例:
1,早期肝硬化,作为轻症赔付30万;
2,1年后诊断为恶性肿瘤,作为重症赔付万;
3,2年后肝脏移植,重症二次赔付万;
4,5年后并发症隐性脑膜炎,疾病终末期赔付万。
虽然L先生对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非常自信。
但经历过这一切,深深明白人在疾病面前的无力感。
如果钱能买命,谁不愿意呢?
给自己投保,只是希望,在不幸真的降临时,不要将自己的不幸变成全家的不幸,家人不需要经历痛苦的抉择,共同体面地应对一切。
END
Anita
斜杠二宝妈/专业保险经纪人/注册财务策划师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