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今年30岁,反复出现口腔溃疡已经有三四年了,每次发作都非常痛苦,常常到口腔科或消化科就诊。
对症处理后往往过几天就会好转,但经过一段时间又复发,有时甚至持续一两个月,对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后来曾与一位医生朋友聊天,发现他除了口腔溃疡外还有外阴处的溃疡和多发皮肤红斑的表现,于是被推荐到河南中医院风湿科就诊。
经过详细检查,最后被确诊为白塞氏病,经过中药调理,口腔及外阴溃疡很快消失,皮肤红斑也消退了,这都过去快一年了也很少复发。
据河南中医院风湿科副主任医师李松伟介绍,
白塞氏病,又称贝赫切特病,是一种以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累及多个系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又称为“口眼生殖器综合征”,多见于青壮年。
目前该病确切病因不明,现有资料认为与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更为密切,其主要病理特点是血管炎,往往涉及包括大小不等的静脉、动脉和毛细血管。炎症可累及血管壁全层,引起血管狭窄,导致组织器官缺血变性和功能下降。
绝大部分白塞氏病患者以口腔溃疡为首发症状,可在多个部位出现,反复发作,严重者疼痛剧烈,影响进食。除口腔溃疡外,还可出现外阴部溃疡,女性以大小阴唇常见,其次为阴道;男性以阴囊和阴茎为主,也可出现在会阴或肛门周围。其次是皮肤病变,往往有出现结节性红斑、痤疮样毛囊炎、浅表栓塞性静脉炎等表现。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眼炎,尤其是男性患者,出现如葡萄膜炎,眼睛红肿、疼痛,视物不清,反复发作可造成视力障碍甚至失明。
白塞氏病反复发作,如不及时治疗,可累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管等,累及消化系统,又称“肠白塞”,可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胀、纳差,重者可出现溃疡出血、肠麻痹、肠穿孔、腹膜炎、瘘管形成、食道狭窄等;累及神经系统,又称“神经白塞”,可引发脑膜炎、脑炎、脊髓炎等,出现头痛、四肢麻木无力,严重者可出现抽搐;累及血管可出现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动脉瘤,动脉瘤破裂出血,可危及生命。
因此,如果出现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不要轻视,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排除是否是白塞氏病。目前西医主要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治疗,但长期用药后毒副作用较多,而中医却有着较多的优势。
该病在中医被称“狐惑”病,与湿、热、毒、瘀有关,病机复杂,其中湿热熏蒸是发病关键。
其内湿的形成往往与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如过食肥甘厚味,脾胃损伤,内生湿热;情志郁结,肝木乘土,脾失运化,内生湿热;起居无常,劳倦内伤,脾运受损,内生湿热。湿热熏蒸,阻遏气血,出现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皮肤红斑、肢体肿痛等,甚至内脏损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日久,缠绵不愈,容易耗气伤阴,出现气阴两虚的表现,如乏力、胸闷气短、口干咽干、食欲不振、低热不退等。
中医通过清热祛湿解毒、益气养阴补虚等辩证治疗,联合中医外治法,取得了显著疗效,复发率低,副作用少。
精彩推荐1.生姜+老葱=痛风方??风湿科专家:3种方法,降尿酸不超3周!
2.原来痛风石可以溶解,只要用几种植物煮水喝就能做到
最无聊的小游戏,你小时候一定玩过!超过分,有惊喜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