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肝硬化症状
肝硬化传染
肝硬化治疗
肝硬化用药
肝硬化手术
肝硬化原因

平安夜,介绍几个卡双平安全性的问题

1.二甲双胍的禁忌证(内容依据《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以及药物说明书)

(1)中度(3b级)和严重肾衰竭或肾功能不全[Cr45ml/min或eGFR45ml/(min·1.73m2)];

(2)可造成组织缺氧的疾病(尤其是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恶化),如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近期发作的心肌梗死、休克;

(3)严重感染和外伤、外科大手术、临床有低血压等;

(4)已知对盐酸二甲双胍过敏者;

(5)急性或慢性代谢性酸中毒,包括有或无昏迷的DKA(DKA需要用胰岛素治疗);

(6)酗酒者;

(7)接受血管内注射碘化造影剂者,可以暂时停用本品;

(8)维生素B12、叶酸缺乏未纠正者。

2.二甲双胍的常见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恶心、呕吐、胃胀、乏力、消化不良、腹部不适及头痛。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往往见于药物治疗的早期,大多数患者可耐受。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上述不良反应可基本消失。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是减少治疗初期不良反应发生的有效方法。

3.二甲双胍的胃肠道反应与剂量的相关性,以及处理措施

二甲双胍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多出现在治疗的早期(绝大多数发生于前10周),多数患者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可逐渐耐受或症状消失。一项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显示,二甲双胍(mg/d)起始治疗,其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24%,增至mg/d时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与mg/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级)。国内报道二甲双胍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15%,且二甲双胍的胃肠道反应与患者的体重、二甲双胍剂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如果增加二甲双胍剂量后发生严重胃肠道反应,可以降至之前较低的剂量,耐受后可再尝试增大剂量。缓释制剂也可以减少患者的胃肠道症状。

4.二甲双胍对维生素B12的吸收是否有影响

已有多项交叉横断面试验及随机对照研究显示,长期服用二甲双胍可引起维生素B12水平的下降。其机制可能是:

(1)小肠蠕动的改变刺激肠道细菌过度生长,竞争性抑制维生素B12的吸收;

(2)维生素B12内因子水平的变化及钴胺素内吞受体的相互作用;

(3)二甲双胍可以抑制回肠末端维生素B12内因子复合物钙依赖性吸收(这种抑制作用可以通过补充钙剂逆转)。

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二甲双胍可导致血清维生素B12水平降低,但可改善细胞内维生素B12代谢。二甲双胍治疗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罕见,如发生应排除维生素B12缺乏。建议长期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应适当补充维生素B12。不建议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常规监测维生素B12的水平。

5.二甲双胍是否损伤肝肾

二甲双胍主要以原形由肾脏从尿中排出,清除迅速,12~24h大约可清除90%。二甲双胍肾清除率约为肌酐清除率的3.5倍,且经肾小管排泄是二甲双胍清除的主要途径。因此,二甲双胍本身对肾脏没有损害。有研究提示,二甲双胍可能具有肾脏保护作用。二甲双胍通过胃肠道吸收进行血液循环,几乎不与血浆白蛋白结合,不经过肝脏代谢,不竞争肝脏P酶,在体内也不降解,而是直接作用于肝脏和肌肉,减少肝糖异生,增加肌肉葡萄糖酵解。因此,二甲双胍无肝毒性,肝功能正常者,接受推荐剂量范围内用药,不会造成肝损害。但肝功能受损者使用二甲双胍时应谨慎,因为肝功能受损会明显限制其对乳酸盐的清除能力。

6.二甲双胍与乳酸酸中毒

目前,尚无确切的证据支持二甲双胍的使用与乳酸酸中毒有关,肝、肾功能正常者长期应用并不增加乳酸酸中毒风险。COSMIC研究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活性对照、平行分组研究,结果显示,使用二甲双胍的乳酸酸中毒发生率与其他降糖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级)。荟萃分析显示,在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中使用二甲双胍不增加乳酸酸中毒风险,且二甲双胍发生乳酸酸中毒的概率并不比其他口服降糖药物高。因为二甲双胍直接以原形经肾脏排泄,所以有肾功能损害时易发生二甲双胍与乳酸在体内蓄积,有可能会增加乳酸酸中毒风险。建议肾功能受损[eGFR45ml/(min·1.73m2)]和低氧血症患者应避免使用二甲双胍。

7.二甲双胍与哪些非降糖药物的相互作用值得







































初期白癜风治疗
得白癜风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yinghuaa.com/gyhyy/3531.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