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术前胃镜检查:贲门口下方近胃体小弯侧(胃底)见一直径约0.8cm凹陷型病变,中央浅溃疡形成。活检病理: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3、肝穿病理诊断:肝脏慢性炎(G2S3-4)伴肝硬化形成,未见确切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证据。
4、血常规:红细胞计数2.54x/L,血红蛋白73g/L;血小板计数49x/L,WBC3.78x/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59.0%。
5、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7.1s(9.6-12.8);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46.9s(20.0-40.0);凝血酶时间26.8s(14.0-22.0)纤维蛋白原1.01g/L(2.0-4.0);INR1.45(0.88-1.15)。
6、肝功能:总胆红素54.9umol/L,直接胆红素33.6umol/L,间接胆红素21.3umol/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2IU/L,白蛋白26.6g/L,球蛋白43.5g/L。
7、上腹部增强CT:肝硬化,中量腹水,脾脏长大。
8、外科会诊后,患者拒绝外科手术。
1、胃底早癌
2、肝硬化失代偿期(child-pughC级)
术后标本大小:5.0cm×4.0cm。
组织学类型:中分化腺癌(管状腺癌)(Laurén分型:肠型)。
浸润深度:粘膜下层,浸润深度微米。
脉管侵犯:有。水平切缘:阴性。垂直浸润:查见浸润性癌。
免疫组化染色:癌HER-2(0);CD34显示血管内皮、D2-40显示淋巴管内皮;Hp(+++)。
恢复顺利,四天后出院。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强烈建议病人追加外科手术,外科会诊后病人及家属拒绝手术。
这是一例病人拒绝外科手术后做的诊断性ESD切除,术前内镜评估也考虑癌变,且可能深入黏膜下层。活检病理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原因为由于肝硬化基础担心出血而取材较少较浅。术中病人情况平稳,但ESD结束后血氧饱和度低送ICU短暂过度。回病房后恢复顺利,四天后出院。
这是在年底华西ESD学习班中操作演示中完成的病例,术中出血很多,在场医生感觉海博刀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是的,海博刀在该例ESD中的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所以,针对不同的病变特点,选择工具也是至关重要的。
患者术后一月内一般情况好,无特殊不适。一月后反复出现消化道出血,量少。近期再次住院治疗,.2.14复查胃镜:原剥离创面溃疡瘢痕形成,未见血痂形成及活动性出血(见下图)。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