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黄哲程)1月15日,在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如刚介绍,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宾馆、景区、餐饮单位、商超等各类责任主体,在年4月底前全面开展垃圾强制分类。东城区、西城区、石景山区、通州区率先在全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全市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含单位自管小区)全面实施垃圾分类。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如刚。摄影/新京报记者王嘉宁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能力基本满足全市需求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年5月1日施行。李如刚介绍,北京市在家中央及国家机关、家市级和家区级党政机关垃圾强制分类的基础上,制定了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垃圾分类方案并组织实施。在使馆区和外交公寓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北京会议中心争创垃圾分类减量的“先行者”,倡导“不剩餐”,实施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市城市管理委印发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考核验收办法》、《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日常运行管理检查考核评价办法》。截至年底,开展示范片区创建的街道(乡、镇)总数达到个,占全市街道(乡、镇)总数的67%,完成了个垃圾分类示范村创建工作。截至年底,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总设计处理能力为吨/日,其中焚烧吨/日、生化吨/日、填埋吨/日,可基本满足全市生活垃圾处理需求。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98%,资源化率达到59%以上。年以来,北京市垃圾清运量增速逐年下降,从年的10.41%下降到年的3.07%,年增速将进一步下降。鼓励有条件的居住小区安装就地垃圾处理设备李如刚介绍,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科研单位、宾馆、饭店、旅游景区、餐饮单位、商超、写字楼、农贸市场等各类责任主体,在年4月底前全面开展垃圾强制分类。东城区、西城区、石景山区、通州区率先在全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全市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含单位自管小区)全面实施垃圾分类。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北京各区将加快完善分类投放收运设施设备配置,今年5月1日前,按标准设置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和车辆。因地制宜加快就地和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满足分类处理需求。同时加快推进全流程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实现垃圾分类科学管理。城管委将继续向市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和方法,结合新修订的《条例》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标准,完善《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分类投放指引挂图、宣传折页等宣传资料。研发垃圾分类拍照查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yinghuaa.com/gyhyy/13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