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上海从曾经的小渔村发展为如今的特大型城市,从来不缺少拥有实干精神的奋斗者。他们是这座城市里平凡的工作者,却兢兢业业书写历史。4月6日起,澎湃新闻推出“新时代·奋斗者”系列稿件,向家国追梦人致敬。牛广成手上拿的垃圾分类宣传扑克牌推出后,迅速成为上海推广垃圾分类的网红宣传品,现已在上海和全国各地发放了万副。闵行区供图猪爱吃的是湿垃圾,猪不吃的是干垃圾,猪吃了会死的是有害垃圾,能卖出去换猪的是可回收垃圾……还记得一年前垃圾分类“启蒙”阶段,上海坊间流传的这个垃圾分类记忆法吗?这个方法虽不尽完美,但因其通俗易懂、方便记忆而风靡一时。它的发明人,就是上海闵行区古美路街道的“环保达人”、垃圾分类志愿者牛广成。早在年,古美作为上海第一批垃圾分类试点街道,牛广成就成了沪上最早的垃圾分类志愿者,这一干就是10年。这些年来,他不仅先后获评第二届(-年度)可爱的古美人、-年度闵行区优秀志愿者、年度上海市垃圾分类先进个人、年全国宣传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先进典型、年闵行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众志成城群星奖”等荣誉称号,年6月,还被国家生态环保部、中央文明办评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之一。由他领衔的社会组织“古美环保服务中心”,在街道推行“党建领航·垃圾分类”工作中起到积极作用,古美路街道也当选上海市“垃圾分类示范街镇”。养猪场触发垃圾分类灵感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满一年,但对52岁的牛广成来说,从年古美路街道列为上海第一批垃圾分类试点街道起,作为环保志愿者,他就与垃圾分类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年)垃圾分类才刚刚起步,没人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做。我作为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在如何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时也遇到不少困难,因为要让居民记住如何分类不容易,虽然培训了一遍又一遍,收效却不大。有一次,我去金山朋友的养猪场,看着猪在吃蔬菜、剩菜剩饭,突然茅塞顿开,决定用猪来举例子帮助记忆。”牛广成说,他所在的小区居民基本上都是动迁户,农民比较多,用猪来打比喻,大家一听就懂,这个记忆法很快在街道家喻户晓。后来,垃圾分类在上海全市推广,市区居民没喂过猪,光靠这个方法还是不行。有一天,牛广成看到居民打牌,爱思考的他又灵机一动,想到了用四种花色分别对应四类垃圾,黑桃代表干垃圾、红桃代表有害垃圾、梅花代表湿垃圾、方块代表可回收物,每张牌面配有垃圾种类图片和文字说明,背面印有垃圾分类指南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yinghuaa.com/gyhyy/12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