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5月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张艺)根据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5月1日起,北京正式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今天上午,在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社区,垃圾分类转运车首次亮相。绿、灰、蓝、黄四辆车,代表分别运送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和大件垃圾。车身上由四个色块组成的圆环形logo,正是北京垃圾分类的标志。拒收混装混运垃圾、分类不达标景区将被降级、一次性餐具不再免费提供……这些改变将在北京发生。有专家认为,与一些已经执行垃圾分类的城市不同,北京的垃圾分类政策呈现出“刚柔并济,循序渐进”的特点,对居民更多的是鼓励引导,对公共单位的违规行为则严查严打。以往垃圾分类中备受诟病的中端混装混运、后端处理能力受限等问题,是否能在北京被顺利解决,也是一大考验。一家回收公司为居民的可回收物品称重。(张艺/摄)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循序渐进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小区居民对垃圾分类并不陌生。从年8月,这里就已开始进行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了。呼家楼北里小区是“两无一开”的老旧小区,没有物业、没有保安、开放式。目前居民的垃圾分类由社区居委会负责。“平时主要就靠居民自觉了。”社区党委书记殷金凤说,通过党员带动、组建校园志愿者队伍,共同参与、宣传垃圾分类。但到目前为止,部分小区还没有任何分类的迹象。跟去年轰轰烈烈的上海相比,北京的强制垃圾分类显得更为柔和。朝阳区城管委固体废弃物管理科科长李树茂认为,北京的垃圾分类是一个刚柔并进的过程,“刚”在于党政机关、公共机构的强制带头,对混装混运等加强执法,“柔”则是对于居民更多的进行引导,提倡老百姓主动分、分出的厨余要纯净。“政策是有弹性的,比如其它城市要求破袋投放,投完之后在旁边洗手,考虑到冬天的温度,北方城市没有条件,目前研究可降解垃圾袋也在研究当中,以方便老百姓投放。”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表示,从新条例来看,目前北京并没有要求垃圾定时定点投放,也没有采取强制撤筒和厨余垃圾破袋投放的规定。虽然定时定点投放将会降低垃圾分类后的收集运输成本,撤桶、破袋可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垃圾收集量、分类品质,便于管理,但目前北京垃圾分类还是希望能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提升。对此,北京市城市管理委设施处副处长蔡华帅称,北京市参考了其他城市垃圾分类的经验并结合实际,选择循序渐进的策略,更重质量而非数量。根据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行动计划(-年),年底前,全市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覆盖率将达到60%,年底达到90%。处理方式决定四种分类与一些城市相比,北京生活垃圾分的种类要简单一些。根据新修订的条例,北京市将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过去将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分开的说法如今则统称为厨余垃圾。“垃圾分类中,有着后端决定前端的原则。”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固废处调研员吴润江说,北京的四类分法基于四类垃圾不同的处理方式,同时四分类名称与最新国家标准一致,便于大家理解。四分法之下,四类垃圾桶将成为标配,但每类的数量有所不同。新条例规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单位的办公或生产经营场所应当根据需要设置四类桶;住宅小区和自然村应当在公共区域成组设置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两类桶,并至少在一处生活垃圾交投点设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桶。日常生活中,居民家中只需准备“两桶一袋”,即盛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两个垃圾桶,以及可回收物收集袋。纸盒、快递纸箱等体积较大的可回收物体,可装满后预约上门回收,或投放到小区的对应垃圾桶。有害垃圾由于产量较少,不必单独准备收集容器,可以在下楼时投放到指定垃圾桶中。为了让居民准确投放,各社区安排了专门的垃圾分类指导员,在固定的投放时段进行指导、监督。据了解,目前北京的垃圾分类指导员已有两万余人。同时,也可查询“垃分宝典”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yinghuaa.com/gyhyy/12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