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蒋隽实习生高焓融合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和数学(Mathematics)等多领域的STEAM(也称为STEM)是目前世界推崇的先进教育方式,如何落地广州校园?近日,担负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融入生涯教育的STEAM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的广州海珠实验小学举行“学术周”,分享其STEAM课程开发与实践经验。课程现场:有趣的STEAM课STEAM课有哪些实践经验,来这些创新课堂上看看吧!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如何让两个水杯发出不同的声音?在“创客音乐会”课堂上,孩子们用金属勺敲击水杯琴,在旋律中感受音乐和科学的融合。轻轻敲杯,缓缓加水,只为找到最准的“doremi”。看着乐谱,找到“键盘”,孩子们兴奋地自“弹”自唱:“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学生们在“创客音乐会”课堂上学校体艺节就快到了,设计一个活动徽章吧!在“构建体艺节徽章模型”课堂上,三四个同学结成小组,把设计手稿用图形编程软件在电脑上3D建模。电脑上怎么把二维图形拉成三维空间?不同色彩代表怎样的情绪?电脑上的线条不听话怎么办?面对遇到的问题,同学们要想办法解决。不会?自己学习、研究、讨论、问老师。学生们在“构建体艺节徽章模型”课堂上在四年级的“写作与绘图”课上,学生们需参与创作地球向往地,绘制创意分类垃圾桶,其中需融入立体平面展开图和数学,ImpossibleEngineering则需研究上海悬浮列车、三峡大坝、青藏铁路,融入工程和外语。五年级开设的“项目设计与表演”课上,学生可体验设计水下建筑(工程)、设计机器人并撰写说明书(艺术写作)、“小魔术大科学”项目设计(表演科学)。而六年级的“多媒体作品与3D创意设计”课,则涉及垃圾分类多媒体作品制作、岭南文化多媒体作品制作、设计与制作创意分类垃圾桶、设计与制作创意扫地机器人。例如设计扫地机器人,学生通过前期扫地机器人知识的学习,包括工作原理、内部结构和模型绘制,基本了解制作扫地机器人的要求,后经过小组讨论、设计、制作、测试和改进等一系列环节,呈现扫地机器人作品;“小魔术大科学”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魔术表演,经历“头脑风暴—项目设计—道具制作—彩排演练—表演拍摄—汇报总结”六个环节,组内分为导演、魔术师和科学家三个角色,根据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在“模拟联合国”课堂上,学生们化身“小小外交官”,需自主查阅资料并撰写各国立场文件,流利地用英语阐述其代表国家对非法野生动物贸易议题的诉求,自信地和其他“外交官”进行讨论。STEAM课程给学生带来不少收获。比如,学生们垃圾分类主题下的3D设计创作,还获得年广州市青少年3D设计创意大赛三个一等奖和一个二等奖。经历STEAM课程学习之后,高朗钰同学说,“我和小组成员自己设计了一款服装,并对未来人们的服装的趋势和需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林孜同学说:“明白了在面对许多问题时,每个人的办法和见解会不一样,需要大家辩论和讨论选取最优质的解决方法,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海珠实验小学“融入生涯教育的STEAM校本课程”介绍落地难点:师资队伍缺口大,课程开发缺乏特色STEAM教育项目总负责人、广州市教育研究院课程教材研究室副主任邹立波介绍,截至去年10月,广州有所中小学试点STEAM教育两年,各个试点学校根据自身特色和资源,开发了丰富的STEAM课程,91个STEAM课程项目获得广州市STEAM优秀教育成果奖。同时,两年的试点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有的学校STEAM课程开发被动、单一,缺乏特色;尤其是师资队伍缺口大,很多学校没有安排师资参与到STEAM课程实施中,成为STEAM教育推广的障碍。经验分享:如何克服STEAM课程困难?海珠区实验小学校长陈健介绍,年该校成功立项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融入生涯教育的STEAM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经考察和与国内优秀同行交流后,该校开始探索和研发融入生涯教育的STEAM校本课程,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特点,开发了针对不同年级的STEAM课程。如何设计STEAM校本课程内容是不少学校的苦恼。海珠实验小学的对策是基于调研,加强培训,文化引领,激活资源,发挥所长。课题组学术负责人、学校信息技术科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省特级教师郑贤老师介绍,每位老师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例如信息技术梁戈老师教3D打印课程,融入生物学、数学等学科知识。此外,结合当下社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yinghuaa.com/gyhyy/12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