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我生的,是我养的,我说什么就是什么?”“孩子小,他懂什么,你不替他做主行嘛?”……日常生活中这样想的,说的,做的的家长大有人在吧!孩子的确是父母生养的,但家长不应待之如包身工。孩子在婴幼儿时期,确实需要家长无微不至的照看和帮助。进入到儿童期,孩子的自我意识会快速发展,家长在履行监护职责的同时,也应该逐渐发现和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始于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可以从妥善对待他的一张纸开始。孩子三四岁时,我常带着他做折纸。怎么折正方形,怎么裁下来,怎么做到横平竖直……。孩子会学,会练,慢慢的就有了自己的作品。飞机,帆船,小纸箱……对于这些东西,有时孩子会自己收藏起来,有时我会挑点儿好的替他收藏起来。其它的大多散落着,或被归拢到袋子里,或被扫进了垃圾桶。五六岁时,孩子对家长扔他的这些纸开始有了反感,有时甚至会大发雷霆。七八岁时,发现家长随便处置时,就会引用我曾说过的某些话来回怼。什么“别人的东西不要乱动”,“敝帚自珍”,“即便是一张纸,对于别人可能没什么用,但对于自己可能就是珍宝”等等。言传身教是啊!虽然就是一个折纸,但它却凝聚着孩子的劳动,体现着孩子的劳动成果。即便它很普通,不太值钱,但它却属于他。对于车子,房子等重要物资,国家有物权法来确保其所有者。对于孩子的手工折纸,只能由家长去尊重,去保护了吧!?未经允许不乱动无论是收藏,还是扔掉,家长在处置孩子的东西之前,应该问问孩子。“这个你还要嘛”?“如果要的话,你得自己收好喽呦”!家长在征询和处置的过程中,除了让孩子感受到尊重之外,还考察了他的分析思考能力,锻炼了他的收纳整理能力,培养了他的爱护环境,爱惜东西的习惯了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yinghuaa.com/gyhyy/12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