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满4年,创新做法不断涌现,垃圾分类逐步成为全市市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好习惯。长宁区天山路街道在全区率先完成垃圾分类“一网统管”智能识别社区场景应用,实时监测垃圾房周边“小包垃圾”违规投放的问题;虹口区灵新小区的垃圾房实现智能化改造,可以自动喷淋除臭、紫外线杀菌、满溢识别;徐汇区凌云路街道将“双碳”科普和可回收物回收服务有机融合,设置交互性体验展、碳普惠智能回收区……徐汇区凌云路街道可回收物中转站。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陈悦图6月29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绿化市容局获悉,今年1-5月,全市可回收物分出量吨/日,有害垃圾分出量1.76吨/日,湿垃圾分出量吨/日,干垃圾清运量吨/日,湿垃圾分出量基本稳定在干湿垃圾总量35%左右。截至年底,全市居住区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智能监控“盯住”小包垃圾小包垃圾落地、非定时期间投放点垃圾满溢等问题,一直是垃圾分类的困扰。上海市绿化市容局介绍,上海正深化小包垃圾综合治理,引导各区、各街镇将“小包垃圾随手拍”社会监督举报平台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yinghuaa.com/gyhyy/11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