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患者应该怎么吃?
饮食禁忌饮食搭配
肝脏是人体内一个重要的器官,主要是有代谢功能的作用。患上肝病后除了积极治疗之外,在饮食方面也要注重调理,不要让错误的饮食加重病情。那么,肝病患者应该怎么吃?
肝病患者不能吃什么?01霉变食物据研究发现,发霉的食物如花生、大豆、玉米等食物发霉后会产生一种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对肝脏有极强的肝毒性,且容易导致肝细胞受损、变性甚至坏死,继而可能会导致或诱发肝癌的发生,因此对机体、对肝脏都是极为不利的食物。
02巧克力、糖及各种甜食巧克力、糖及各种甜食,一日之内不宜多吃,吃得过多会使胃肠道的酶分泌发生障碍,影响食欲;糖容易发酵,会加重胃肠胀气,并易转化为脂肪,加速肝脏对脂肪的贮存,促进脂肪肝的发生。
03酒酒精伤肝,尤其是对于肝脏有损伤的患者来说,饮酒无疑是对肝脏的再次重创,会进一步加重肝脏损害。因为对于本身解毒代谢功能低下的肝病患者来说,酒精的中间代谢产物——乙醛,有直接损害肝细胞的作用。因此,对于肝功能不好的患者来说,请远离酒。
04方便面、香肠和罐头各种便利食品如方便面、香肠、罐头等都可能加有防腐剂与食品色素等,经常食用会增加肝脏代谢和解毒功能的负担,尤其对于肝脏解毒能力较差的患者来说则会带来不利影响。
05腌制食品各种腌制食品的盐分太高,肝病患者吃多了易影响水、钠代谢,对于失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来说则应禁忌。
肝病患者的饮食搭配急性肝炎患者早期应以适合患者口味、营养丰富的清淡菜肴和水果为宜,以碳水化合物为主。
若因食欲差而摄入不足者,可静脉滴注10%的葡萄糖溶液补充热量。黄疸达高峰开始下降前后,一般病人食欲会好转,甚至亢进,这时应选择瘦猪肉、奶类、虾、鲜鱼、豆制品、蛋类等含蛋白质较为丰富的食品,根据个人生活习惯和消化能力适当食用。
腹胀病人,豆制品类食物宜少食或不食。恢复期可给予普通饮食,食品应多样化,避免偏食、暴食,并应戒酒。
慢性肝炎患者慢性迁移性肝炎患者一般食欲尚可,宜给予易消化、可口美味的普通饮食,荤素适当搭配,保证营养需要即可
慢性肝炎活动期往往食欲不佳,所以应按急性期患者饮食进行调配。如病情好转,食欲改善,可以根据条件调配食谱。
重型肝炎患者重型肝炎患者消化道症状严重,甚至不能进食,应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经综合治疗,病情好转后,以给予急性期饮食为宜,但在质和量上要严格把关,应少食多餐。
指导专家陈友鹏
感染内科主任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柏林自由大学/柏林洪堡大学Charité医学博士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省医院协会传染病管理专业、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分会和省医学教育协会感染性疾病学专业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感染管理分会、省肝脏病学会肝炎专业组常务委员-全国肝胆病咨询专家、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专家成员-广东省艾滋病诊疗组、广州市传染病与新发传染病应急防控组专家
曾于年2月至年2月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柏林洪堡大学Charité医学院、医院Auguste-Viktoria医院等从事临床工作和科研学习5年,在德国美因茨大学转化免疫研究所、医院感染内科分别作为客座研究员/访问学者工作6月。为全国肝胆病咨询专家、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第三、四届专家成员,JDOHaD、JReprodImmunol等国际英文期刊杂志审稿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特邀编委先后主持或参与包括德国科学研究基金(DFG)国际合作、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创委面上自然基金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外专局专项基金等内科研项目十项,参编高等院校教材《热带病学》,编写“手足口病、人感染猪链球菌病、舌形虫病、棘球蚴病”等4个章节,已发表国内外论著论文篇余,其中PNAS、NeuroscienceandBiobehavioralReviews、JournalofHypertension等论文30篇。擅长母婴垂直传播及其阻断措施,难治性肝炎肝病、长期不明原因发热以及败血症、传染性疾病等临床诊治,艾滋病和新发传染病的防治。陈友鹏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为感染与免疫方面的研究,主要课题是HBV母婴垂直感染及其阻断措施,母亲孕期感染、免疫与胎儿生长发育间关系的研究。采用妊娠动物模型以及孕妇临床研究,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以及蛋白基因组学等方面,从探讨孕期病原微生物感染在母婴机体免疫功能间的交互作用;干预治疗措施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还针对酒精性肝炎和代谢综合征相关性肝病、肝硬化等方面开展基础与临床研究。
孙岗
营养科主治医师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
-广东省公共营养学会委员
-广东省科教协会委员
参与中国营养学会帝斯曼营养科研基金项目《妊娠早期添加DHA对于妊娠结局及婴儿生命早期生长发育影响的RCT研究》。获年度番禺区教育系统继教项目优秀外聘教师,年度番禺电台《养出好人生》栏目优秀讲师。
擅长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妇幼围产期慢性病营养管理、特种人群营养干预、体重控制设计、食品安全指导、烹饪营养学、功能喂养研究。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文
陈友鹏孙岗
图
网络(侵删)
编辑
温志鑫
审核
刘畅江清浩
审核发布
苗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