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失代偿期,属于肝功能减退表现的是
A.脾肿大
B.肝掌、蜘蛛痣
C.腹壁静脉曲张
D.腹水
E.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A
肝功能减退临床表现:
①全身情况较差,有肝病面容、消瘦乏力、皮肤干枯、面色黝黑等;
②消化道症状明显,有腹胀、恶心、呕吐,进食脂肪和蛋白质后易引起腹泻,可伴有黄疸;
③有出血倾向和贫血。出血倾向的原因可能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维生素K缺乏、凝血因子合成障碍、血小板质和量异常(脾功能亢进)等因素有关;
④内分泌紊乱,因肝对雌激素及醛固酮灭活作用减弱导致,男性有性欲减退、睾丸萎缩、毛发脱落及乳房发育症,女性有月经失调、闭经、不孕等,可出现蜘蛛痣和肝掌;
⑤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和抗利尿激素增多,导致水钠潴留、尿量减少、腹水加重和浮肿;
⑥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常见低钠血症,低钾低氯血症及代谢性碱中毒。
门脉高压症:发生机制是门静脉系统阻力增加和门静脉血流量加大。脾大、侧支循环建立和开放、腹水是门脉高压症的三大临床表现。
①脾大:脾脏因长期淤血而大,多为轻、中度肿大,消化道出血后可暂时性缩小。脾大伴有血细胞减少,称为脾功能亢进。
②侧支循环建立和开放:临床上有三支重要的侧支循环开放,即食管和胃底静脉、腹壁静脉、痔静脉。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是肝硬化特征性表现。肝脏本身病变腹壁静脉曲张的特点是曲张静脉以脐为中心向四周伸展,严重者脐周静脉突起呈水母头状并可听见静脉杂音。由下腔静脉阻塞引起的腹壁曲张静脉多分布在侧腹壁,脐以下的腹部浅静脉血流方向也转流向上。
③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常见和最突出的表现。腹水形成的机制:门静脉压力增高:腹腔内血管床静水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低蛋白血症:白蛋白低于30g/L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致血浆外渗;肝淋巴液生成过多,超过胸导管的引流能力,淋巴液自肝包膜和肝门淋巴管渗至腹腔,继发性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增多。部分患者可伴有肝性胸水,以右侧多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