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现实碰一碰~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世界范围内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和肝外并发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CHB的主要治疗目标是减少肝硬化、HCC的风险及肝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恩替卡韦(Entecavir,ETV)和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enofovir,TDF)具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和耐药屏障[1][2]。ETV和TDF长期规律抗病毒治疗可改善肝脏组织学,减轻肝纤维化,降低HCC、肝外并发症和死亡率。目前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ETV、TDF作为CHB的一线治疗,二者在替代终点包括病毒学应答、生化应答和组织学应答相似,并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近年来国内外多项研究报道了ETV和TDF对CHB患者HCC发生率的差异,大部分研究认为CHB患者不管是否伴随肝硬化,接受TDF治疗的HCC发生率低于ETV,少部分研究认为二者无差异,来看看我们亚洲人群中最新研究进展。1TDF、ETV对临床终点事件肝硬化、HCC的发生有何差异?年韩国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发现TDF治疗组的HCC风险始终比ETV治疗组低,成果发表于《JAMAOncology》。全国性队列纳入例CHB患者,其中接受ETV治疗例、TDF治疗例,最终发生HCC98例,为了对照纳入住院队列CHB患者例,接受ETV治疗例,TDF治疗例,最终发生HCC15例。名CHB患者,平均年龄为8.8岁±10.5岁,例(61.3%)患者为男性,HCC年发病率ETVvsTDF:1.06/人vs0.6/人。经多因素调整分析,与ETV治疗组相比,TDF治疗组具有较低的HCC的风险(HR0.61,95%CI0.5-0.70)和全因死亡率或后期移植率(HR0.77,95%CI0.65-0.92)[3],TDF发生HCC风险始终比ETV治疗组低35%左右,这种联系持续存在,即使存在肝硬化。年黄丽虹团队收录了香港年1月至年12医院和诊所的住院和门诊患者。首次接受ETV或TDF治疗至少6个月的成人CHB患者例,排外治疗前或治疗开始后6个月内发生肝癌或进行了肝移植手术的病例,平均年龄为53.7±13.3岁,例(63.5%)为男性,分别有例(.2%)和例(95.8%)分别接受TDF和ETV治疗,TDF治疗的患者年龄较小(3.7vs5.1岁),肝硬化比例较低(2.3%vs12.6%)。中位随访3.3年,HCC发生率TDFvsETV:0.7%vs5.3%。TDF、ETV治疗组的HCC5年累积发生率(95%CI)分别为1.3%(0.6%-2.6%)vs7.5%(7.1%-7.9%)。与ETV治疗相比,TDF治疗后患者发生HCC的风险下降了60%(经PS加权)[]。年12月香港另一项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论,发表在《Gastroenterology》[5]。研究纳入年1月至年6月香港地区首次接受ETV和/或TDF治疗至少6个月的CHB患者例,排除了在治疗前或治疗前6个月内确诊肝癌或肝移植的患者,平均年龄为52.9±13.2岁,男性人,占63.7%,其中人(13.2%)患有肝硬化,例(6.%)和例(35.6%)分别为代偿性和失代偿性肝硬化,HCC发生率ETVvsTDF:19.%vs15.8%。非肝硬化患者例,HCC发生率ETVvsTDF:2.7%vs0.2%。非肝硬化患者1年、3年和5年HCC的累积发病率(95%CI)分别为1.2%(1.1%-1.3%)、.3%(.0%-.5%)和6.8%(6.%-7.1%)。肝硬化患者1年、3年和5年的HCC累积发病率分别为.%(3.8%-5.1%)、15.9%(1.7%-17.1%)和23.0%(21.5%-2.5%)。接受TDF治疗的HCC发生风险低于ETV治疗组。例(76.%)患者在最后一次随访时仍可以检测到血清HBVDNA水平,83.8%的患者HBVDNA10IU/mL,HBVDNA≥10IU/mL和10IU/mL的HCC的发生率分别为5.0%vs3.7%。TDF和ETV治疗后HCC风险差异的可能与核苷和核苷酸类似物的差异有关。ETV属于核苷类似物,TDF和TAF属于核苷酸类似物。Murata等通过[6]补充TDF后发现血清干扰素(IFN-λ3)水平升高,IFN-λ3的升高可以进一步抑制HBsAg的产生,ETV则无该效应。年日本的一项研究使用TDF、ETV治疗9年的平均HBsAg水平较基线分别下降1.57±1.17logIU/mL和0.7±0.60logIU/mL[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BsAg与肝细胞内的cccDNA的活性有关。从这点上看,TDF似乎抗病毒效应较ETV有优势。此外,干扰素-λ3具有抗病毒以及抗癌作用,可能是导致TDF较ETV控制HCC发生率更有优势的因素之一。综上,目前亚洲人群多项研究表明TDF较ETV具有较低的HCC的发生率,但TDF治疗比率远远低于ETV,接受TDF治疗的患者更年轻,HBeAg阳性比例高,女性居多,合并肝硬化和糖尿病的可能性小,此类患者临床预后好。因此,TDF较ETV具有较低的HCC的发生率,该结果值得进一步商榷。也有不一样的声音,年首都医科大学一项纳入国内外13项研究的meta分析得出ETV和TDF相比,在HCC发生率、生化应答、病毒学应答、血清学转换和耐药率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8](P值分别为0.08、0.39、0.31、0.38和0.95),结果于年10月在线发表于GutLiver。因此,长期规律抗病毒治疗和获得持续病毒应答相较于ETV和TDF那种预防HCC效果好,更具有临床意义。2长期抗病毒治疗,ETVvsTDF的安全性药物安全是长期抗病毒治疗的关键。ETV在TDF上市多年前就已广泛应用,TDF由于肾脏和骨骼的安全问题,老年、肥胖、严重肝病、糖尿病和肾脏改变的患者可能优先考虑使用ETV。既往国内、国外高质量研究一致认为ETV、TDF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也有不一样的声音。Choi等[3]认为核苷类似物如ETV可能诱导产生肿瘤细胞因子致癌,该假设是基于接受高剂量ETV治疗的动物实验,局限于临床前期阶段。韩国一项近例CHB接受ETV治疗的队列研究,在治疗的前5年,HCC年发病率与接受ETV治疗5年后的发病率相似(2.29%vs1.66%,P=0.22)[9],HCC的发生率并未随着ETV抗病毒时间延长而增加,目前尚无ETV长期抗病毒致癌的证据。一项3期临床试验发现TDF的另一前体药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在骨密度和肾功能方面的影响明显小于TDF,ALT正常化率优于TDF,TAF相对于其他核苷类似物的临床相对益处仍在进一步研究,目前明确的是早期ETV/TDF治疗获得持久病毒应答是降低HCC发展的关键。3长期抗病毒治疗,ETVvsTDF的耐药性长期抗病毒治疗,基因耐药屏障至关重要。ETV和TDF都具有较好的耐药屏障。ETV必须产生3个基因突变,耐药表型才会发生改变,5年耐药发生率仅有1.2%[10]。TDF产生耐药性至少需要个基因突变,治疗8年还没有发现耐药。因此,患者只要按医嘱用药,依从性好,一般很少发生耐药。TDF、ETV长期抗病毒治疗耐受性好,TDF较ETV可能具有更高的耐药遗传屏障。不同人群应如何选择TDF/ETV?尽管目前大部分研究支持TDF似乎在控制HCC发生率较ETV有优势,但目前仍无大型随机对照试验等高质量数据支持。现实世界中,患者常常多病共存,儿童、孕期妇女等特殊人群往往在研究之外,且受种族、药物选择、地域基因型、耐药率、患者治疗基线以及是否存在肝硬化、共患疾病以及筛查监控等多因素的影响。因此,目前的研究不应导致ETV向TDF的广泛式转变。目前国内外指南均一致推荐ETV、TDF、TAF作为CHB的一线治疗药物。ETV、TDF、TAF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耐药率低,但对于年龄50岁,存在失代偿期肝硬化、糖尿病,脂肪肝,蛋白尿或肾脏损伤等高危因素者以及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不全、接受肾脏替代治疗或低磷血症患者,长期应用激素或应用降低骨密度的其他药物、有脆性骨折病史或骨质疏松等骨病患者,应该选择ETV等治疗,而不宜选择TDF治疗。已应用TDF的患者发生肾脏或骨骼疾病或存在高危风险时,应该换用ETV、TAF等治疗。若无以上高危因素以及肾脏、骨骼疾病者,CHB患者首次选用可根据患者经济能力、地方医保纳入情况、药物可及性等选择其一。应用化学治疗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CHB患者,可选用ETV、TDF、TAF,疗程、随访监测和停药原则与普通CHB或肝硬化患者相同。特殊人群:孕妇CHB患者,可选用TDF抗病毒,不影响母乳喂养,当孕妇HBVDNA2×IU/mL推荐孕2-28周使用TDF阻断HBV母婴传播[11],产后3周停药。CHB儿童患者应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可选药物包括ETV或TDF治疗、普通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对于进展期肝病或肝硬化患儿,1岁及以上儿童可考虑普通干扰素治疗,2岁及以上儿童可选用ETV或TDF治疗,5岁及以上儿童可选用peg-IFN-α-2a,12岁及以上儿童可选用TAF治疗。HBV的自然史研究表明,HCC在HBVDNA水平20万IU/mL或更高的人群中风险最高,正常对照组与HBVDNA水平低于IU/mL的治疗组,二者的HCC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5]。因此有效的长期抗病毒治疗和持续病毒应答是治疗的首要目标,相较于ETV和TDF哪种更好的预防HCC,更具有临床意义。参考文献:
[1]TerraultNA,LokASF,McMahonBJ,etal.Updateonprevention,diagnosis,andtreatmentofchronichepatitisB:AASLDhepatitisBguidance.Hepatology;67:-.
[2]EuropeanAssociationfortheStudyoftheLiver.Electronicaddresseee,EuropeanAssociationfortheStudyoftheL.EASL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onthemanagementofhepatitisBvirusinfection.JHepatol;67:-.[3]ChoiJ,KimHJ,LeeJ,etal.Risk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inpatientstreatedwithentecavirvstenofovirforchronichepatitisB:aKoreanSeptember27,.JAMAOncol.doi:10.1/jamaoncol...[]YipCF,WongWS,TseYK,etal.Tenofovirtreatmenthaslowerrisk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thanentecavirtreatmentinpatientswithchronichepatitisB.EASL.LBO-03[5]TerryCheuk-FungYip,VincentWai-SunWong,HenryLik-YuenChanTenofovirisAssociatedWithLowerRisk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ThanEntecavirinPatientsWithChronicHBVInfectioninChina.Gastroenterology(),doi: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