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以来
上海垃圾分类的面貌焕然一新
目前,本市的生活垃圾分类成果稳步推进
单位垃圾分类实效不断提升
涌现出了不少垃圾分类的优秀案例。
其中,不乏本市的餐饮店铺,
它们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及时响应相关政策,
主动跨前一步引领垃圾分类和
源头减量的“新时尚”,
麦当劳正是其中之一。
你见过分类细到吸管、冰块都有单独投入口的“多合一”垃圾桶吗?
你见到过正伸手
从垃圾桶里捡出垃圾,帮顾客二次分类的店员吗?
你发现自己手中
的饮料杯盖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吗?
分类垃圾桶+店员指导的助力模式~
“柠檬片要倒在食物残渣处,杯子扔在塑料废弃物中”,位于黄浦区的麦当劳外滩BFC店,一位工作人员正在指引客人如何正确垃圾分类。
该麦当劳店铺内设置的垃圾箱,按照《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将垃圾分为湿垃圾、干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并张贴上相应标识。消费者用餐后产生的食物包装纸、纸巾放入干垃圾,食物残余放入湿垃圾,塑料杯、吸管等放入可回收物。
值得注意的是,该垃圾箱还将水和冰块进行单独投放,这样就可以避免未喝完的饮料与干湿垃圾混在一起,影响其它垃圾的后续处理。为确保垃圾分类的严谨性,工作人员除引导顾客扔垃圾外,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检查一遍垃圾箱内的垃圾是否分类正确。
此举在优化完善垃圾分类硬件配置的同时,也促进提升了单位垃圾分类实效,通过工作人员的引导,让公共场所的人群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
同时,针对门店内大堂、服务区、麦咖啡、作业区等不同区域,麦当劳按照相应的规范设置分类投放容器及标识,统一容器规格、标识以及摆放位置,让分类操作更加规范化。
在麦当劳BFC店的后厨贴有一张垃圾分类指南,后厨的垃圾桶设为干垃圾,湿垃圾和可回收物的三分类垃圾桶。根据分类指南,工作人员会将外包装塑料袋、锡纸等丢弃在干垃圾,咖啡渣、蛋壳等丢弃在湿垃圾。
麦当劳还建立了一项日常抽检制度,楼面管理经理通过自查不断改进和优化楼面垃圾分类工作,餐厅总经理及区域经理错时交替对门店落实相关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反馈问题并限时整改,督促门店落实各项工作措施。
环保餐具促实效但源头减量更重要噢~
在减少垃圾产生方面,麦当劳在点餐与取餐处设置了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的告示。而现在,在麦当劳中要求提供一次性餐具的顾客也逐渐减少,部分客人也会自带餐具前来就餐。
除了配合上海的垃圾分类新规,多年来麦当劳也在实行“绿色包装行动计划”,包括减少刀叉塑料用量(目前采用木质叉勺)、使用直饮杯盖、优化包装纸、减少热饮杯用纸量等等举措。同时,麦当劳也一直在倡导节约,并从后厨生产、餐厅宣传、员工管理等方面努力践行节约粮食、源头减量的理念。
在点餐上,麦当劳使用“为你而制”模式,即现点现制为顾客进行配餐。只有当顾客下单后,后厨才会开始制作所需食品。其目的是从餐厅生产的源头上践行源头减量,减少食物浪费。
同时,在餐厅内醒目位置张贴厉行节约的告示,提醒顾客不要浪费粮食。如顾客去到柜台点餐,工作人员会提醒顾客是否过量点餐或推荐较为合适的配餐。此外,麦当劳为工作人员提供了相关培训课程,如成品数量控制、精准后厨配餐等,最大化减少餐厅的粮食浪费,践行源头减量。
像麦当劳这样的连锁餐饮企业还有很多,如果它们都能做好垃圾分类并践行源头减量,将对本市推进落实垃圾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连锁企业门店重多,市民消费频率高,其标准化的容器配置、宣传引导以及分类效果能够起到较好的宣传示范效应;
其先行先试的经验为本市普遍做好单位垃圾分类提供了重要参考,因地制宜的精细化分类、源头减量等措施值得复制推广。
原标题:《吸管、冰块有单独投入口的垃圾桶你见过没?看“多合一”垃圾桶如何帮餐厅做好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