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分两路暗访轨交、公交站点及沿线商场、单位的垃圾分类情况。记者跟随其中一路来到武胜路公交站点、上海火车站和沿街商铺等场所。
此次暗访发现,大部分餐饮店都能主动配合,不仅规范设置垃圾桶,而且各类垃圾也能做到准确投放。有的商铺还不忘发挥宣传职责,在店里张贴知识图片,提高客人分类投放的意识。餐饮店整体情况良好,但是调研人员发现公交站点和火车站等公共场所还存在一些问题。
公交站点分类垃圾桶混投现象突出在武胜路路、46路公交站点,调研人员检查发现,站点内干垃圾桶和可回收垃圾桶设置规范,但是桶内垃圾分类情况却不容乐观,垃圾混丢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些本应扔在干垃圾桶的塑料袋、餐盒、餐巾纸等被扔进了可回收垃圾桶,而废纸箱等可回收物却被随意扔在了干垃圾桶里。沿着武胜路走下来,调研人员发现设在街边的分类垃圾桶大都存在这一问题。
沿街商铺大都能自觉做好垃圾分类在人民广场附近的地下商场,调研人员检查商铺垃圾分类情况时发现,商场入口处设置了两个垃圾桶,但是垃圾桶上的标识已经褪色,几乎辨认不出类别。
在一家名为“厨子和辣子”的商铺,调研人员看到店里只设置了湿垃圾桶、干垃圾桶和可回收垃圾桶,没有设置有害垃圾桶。调研人员查看后发现,设置在客人就餐区域的干湿垃圾桶分类情况总体良好,但是存在少量客人吃剩的残渣投入干垃圾桶的现象。设置在后厨的湿垃圾桶分类更加规范。
“店里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吗?”在得知这家餐饮店同时兼顾外卖后,调研人员询问。负责人表示,店里根据客人在平台点餐时的需求提供一次性餐具。调研人员现场在某外卖平台点餐时发现,如果客人不特意选择无需一次性餐具,平台会默认根据点餐量提供一次性餐具。"这样不利于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调研人员表示。
暗访中,位于武胜路的一家小吃店让调研人员印象深刻。这家店不仅规范设置了四类垃圾桶,而且在垃圾桶上方,手写不了同垃圾的种类,提醒客人注意辨别,不乱扔垃圾。“很用心、很细致。”调研人员称赞。随后,调研人员又在秣林路和广西北路随机检查了6、7家沿街商铺。调研发现,商场和沿街餐饮店大部分都能自觉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火车站如何做好垃圾分类需进一步研究
火车站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每天产生的垃圾很多,因此这里也是此次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