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肝硬化症状
肝硬化传染
肝硬化治疗
肝硬化用药
肝硬化手术
肝硬化原因

庚子肺疫的命名middot乙肝臌胀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大使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90115/6800413.html

本期目录

1.庚子肺疫的命名

2.乙肝-臌胀腹水-消化道出血案例

李铁军主治樊慧娟整理

3.一个漂亮的casereport至少具备三个特征

4.释(庚子肺疫)清肺排毒汤“三美备”、“五靶齐”

01

庚子肺疫的命名

庚子肺疫,属于瘟疫,《黄帝内经》也称温疠、温病。不同温疫,按五行划分,庚子肺疫当属金疫,也就是肺疫。

《伤寒杂病论》之伤寒即《难经》伤寒有五。后之《瘟疫论》、《温病条辨》病名虽有不同,所指大致如此,寒温之辨,至今仍然余波涟漪,即如此次庚子肺疫,有称寒疫,有称寒湿疫,有称肺湿热疫者。殊不知,初起时虽然有的寒湿、有的湿热,但六气皆能化火也。

回顾肺疫之名,转了一圈,竟两千多年,原来“肺(金)疫”,最为妥贴,最是熨贴,病位病性准确!所谓: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

世上的事,以前以为新才好,什么是新,科学是新,而且要高新尖,尖到什么程度?要尖到基因排序!西医就是循此路线。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的西医书,就有“非典型肺炎”,因为典型肺炎白细胞升高,肺炎而白细胞不升高的,就称为“非典型肺炎”。所以年“SARS”在02年冬不知道冠状病毒时,称为“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后来知道“冠状病毒”,才定为“SARS”。

己亥冬,武汉肺疫流行,明知是“冠状病毒”,是“非典型肺炎”,但是偏不按照03年非典经验,仍然寻求所谓科学命名,要国际通行、承认。“新冠肺炎(NCP)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从命名可以看出,科学对此病的目标就是一个:新的冠状病毒。

世上无一个相同的人,无一相同的掌纹、瞳孔,只要体重、年龄、病情相同,就可以给同样的医疗处理。都是冠状病毒,都是咳喘发热表现,都可能发生炎症风暴。医疗处置从原则到具体操作,除了所谓特效药,不应有本质差别!

科学主义统治下的奴隶们不是这样,因为科学已经限定他们的视界,他们眼里只有电子显微镜下的冠状病毒,而没有了患病的病人,连“非典型肺炎”也不要了。高新尖嘛,但精准而不狠。每次,他们要追着基因,追着疫苗、抗病毒药转。

这样追是没个头绪的,每一次都是要这样来一遍,疫情过去了,疫苗来了还是没来,没人知道,也没人想知道。特效抗病毒药“人民的希望”已经不怎么迫切希望了。

从两千多年的病名沿革来评价,《黄帝内经》的“金(肺)疫”之名是最佳的,应该继续让它彪炳万世,泽被众生。

02

乙肝-臌胀腹水-消化道出血案

李铁军主治樊慧娟整理

引言:

患者女性,五十岁,来自苏北农村。患乙肝,无法准确追溯病史,谓十四、五年前发现,自己完全不知道何时发病,也无何特殊症状,正当盛年,根本没当回事。农事、家务一应承担。

年冬季,发现臌胀(肝硬化腹水).住院治疗,愈治愈重。春节后,已是年3月始来南京,请老师予以中医药调治。

年4月7日因肝功能异常、甲胎蛋白升高来诊。

年4月8日,因饮食(汤圆)过量导致大量呕血、黑便第三次来诊。

病史记录:顾某某,女,50岁

年3月25日初诊

乙肝大三阳患者,发现乙肝七、八年,之前何时染疾无从知晓。年冬季,因感冒发热,在当地诊所打吊瓶,吃药片(具体用药不详),先是出现厌食黄疸,渐渐出现脘腹作胀,直到腹大臌胀(肝硬化腹水)。住院治疗,愈治愈重。春节后,已是年3月始来南京,请老师予以中医药调治。

虽经住院治疗生化检查谷丙、谷草指数不降反升,且总蛋白降低,白球比例倒置(0.8/1),总胆红素:35umol/L;甲胎蛋白(AFP)上升到ug/L以上。B超示肝硬化、胆囊水肿、大量腹水。

现在抗病毒、利尿两种西药仍在使用。

刻诊:脉微,沉取细。舌微晦,苔薄。面晦。无明显黄疸。腹部:叩诊,移浊(+)。

拟煎剂育阴利水,活血化瘀。粉剂用复肝散,补肾益肝活血化瘀。

1.中药煎剂:

炒柴胡10克茯苓10克猪苓15克

法半夏10克当归10克茵陈15克

山栀子10克生大黄5克路路通10克

楮实子10克泽泻15克炒白术10克

泽兰叶10克黑大豆30克虎杖15克

车前子20克(包煎)炙鸡内金10克

陈葫芦20克党参10克生地10克

2.中药粉剂:复肝散

红参克鹿茸60克紫河车60克

鳖甲克三棱、莪术各克

土鳖虫60克姜黄克

医嘱:

抗病毒和利尿西药续用。

注意休息,避免过劳。细嚼慢咽,忌硬物和过于粗砺的食物。炒货不可食用。宜食淡咸食物。忌辛辣、海鲜。

年4月29日,复诊:

复查B超仍有中等量腹水,甲胎蛋白:89ug/L,ALT:98U/L;AST:U/L,白、球蛋白倒置,胆红素仍有升高。诉饮食二便尚可,但有时全身发软疲乏,睡眠多梦。脉微细,舌苔薄。中药依阴黄治疗。

中药处方:煎剂原方加枣仁。散剂仍用复肝散原方。

年6月3日,来人代述:眠食如常人。最近化验:肝功能大有好转,胆红素:26umol/L,谷丙:80U/L,谷草:48U/L,白蛋白:37g/L,球蛋白:32g/L;B超示:仍有少量胸水腹水,胆囊壁模糊。原方进退:去茵陈、大黄等。

年7月8日,来人代述:虽然化验情况不理想,但无何自觉症状。谷草、谷丙稍有上升,B超如前。仍用原方进退。

年8月12日近查肝功能:胆红素:24.1umol/L,谷丙:71U/L,谷草:88U/L,碱性酶:U/L,余项正常。B超基本同前。病情基本稳定。

中药减量,两天服一付。

年9月16日,年12月2日:

最近化验检查,胆红素29.1umol/L,谷草71U/L,余项基本正常;DNA:1.08E+05;B超示:脾大,仍有腹水(?)。

停服草药,续用复肝散。

年4月7日,来诊:最近化验:肝功能异常,病毒指数仍升高,甲胎球蛋白:ug/L,仍在续用抗病毒药。

刻诊:脉来关部沉细弱而数,寸尺微,舌质晦,苔微黄。腹部软,无胀气,无明显腹水征。拟方益肝阴,养肝血。

北沙参10克生地黄12克白芍10克路路通10克楮实子10克泽兰10克

黑豆皮15克猪、茯苓各10克

泽泻15克炒柴胡10克丹参15克

五味子10克垂盆草15克平地木10克

炒枳实10克炒白术10克党参10克

年5月10日,来电:化验:谷丙、谷草轻度上升,胆红素21umol/L,白球比下降。情况有好转,仍用原方。

年4月8日来诊:患者半月前因食汤圆,呕血,红色,有血块和食物残渣、胃液等,量有半盆多。年、年有两次类似发作,一次食量太多。血常规示Hb:69g/L,PLT:x10^9/L。

刻诊:脉数,不稳定,舌上苔厚,白腻,舌下静脉轻度曲张。拟方保肝,养气血。

1.中药粉剂:

三七粉克红参克制大黄50克

白芨克炙甘草50克

2.中药处方:

西洋参10克炒白术6克炙甘草3克

当归10克丹参10克郁金10克

生黄芪10克茯苓10克木香5克

砂仁3克后下阿胶10克烊化

远志5克仙鹤草15克制何首乌10克

泽泻10克猪苓10克桂枝10克

生姜3片红枣3枚龙眼肉5个

医嘱:

1.因出血导致贫血,建议加服铁剂等。

2.少食多餐,细嚼慢咽,忌辛辣烟酒及粗硬饮食等。注意营养,腹水期应忌盐,少量腹水者可食淡咸。不要生气,宜安心静养,避免郁怒伤肝。

3.肝硬化后门静脉压增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饮食不慎易致静脉曲张破裂,出现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同时会出现肠道血液回流不畅,引起消化系统的相关症状,比如消化不良,腹胀等。

4.注意保暖,避免外感;不要过劳,劳逸结合,病情较重时应多卧床休息,腹水较多者可取半卧位,避免劳累。

李铁军按语:

患者慢性乙肝发病,于年冬发病,渐生腹水臌胀,肝病严重失代偿,其间一直西医住院治疗,越治越严重。后自动出院,寻求中医帮助,经半年调理,得以缓解。后于春复因肝功化验异常,且甲胎球升高,复又与中药2个月,又获平复。

年4月8日,消化道出血后来诊。该患者、年两次发生消化道出血,这次是第三次,而且出血量多,令人深为忧虑。

腹水尿闭肝肾综合征、消化道急性大出血是肝硬化的死因,也可是引发肝性脑病氨中毒昏迷的原因。出血本身就可能死生于须臾之间,若出现大量出血,且有肝病史者,立当予以急诊抢救!不可掉以轻心!!是为至嘱!

一般认为,内科保守治疗24小时以上未能止血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03

一个漂亮的casereport(个案)

至少具备三个特征

中医医案基本上与西医个案(casereport)相似。

个案具有临床意义

个案总结最重要的是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这一点需要明确表达出来。(这一条中西医对个案的要求基本相同,但中医更多的重视叙事医学,在讲疾病的同时,也同时揭示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历史社会环境。不同环境中对疾病的防治就有不同的具有历史烙印的特色)。

个案应该引人入胜

个案必须写成一个简练但引人入胜的故事,这一点可以借鉴别人已经发表的东西。(个案应是中医特色,中医特别重视人的社会属性,人的心理和环境对疾病的影响。这些用科学的统计学方法是无法证实的。)

个案的文字语言应符合习惯

个案的语言表述必须符合学术界普遍认可的基本习惯。(中医病案当更具有文采,要体现汉语言之美)

04

释清肺排毒汤“三美备”、“五靶齐”

三美备

大瘟疫通用方,智者求同

宣肺邪化痰湿,治病求本

和解剂消“风暴”,发于机先

五靶齐

一靶:肺与皮毛。宣肺散邪,清肺平喘止咳,麻杏甘石汤和射干麻黄汤。

二靶:脾胃气机,生痰之源。橘枳姜汤及半夏、茯苓、藿香等。

三靶:肾,利水道,保持尿畅,使水湿等浊毒排出。五苓散。

四靶:肝,即少阳、膜原之邪与正气和解。小柴胡汤和解之德大矣。

五靶:五苓散利水道,即为化湿浊,即为通阳,通阳即是保心。五苓散,一方而心肾俱保。

主笔

李铁军

编辑

沈露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yinghuaa.com/gyhss/107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