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喜迎盛会开,春秋古城迎贤来。作为我国肝胆病领域学术水平、规模影响均居前列的盛会之一,第十一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于6月26日在江苏常州圆满落幕。会议期间,约余名专家学者聚集一堂,深入交流肝病学术研究成果,探讨肝病防治大计。
分会场四
疑难肝病专场
7个大会主题发言3个疑难病例分享
上海交通大医院谢青教授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疾病负担和中国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ACLF仍然是目前全球和我国的一大临床难题,谢教授在会上特别强调了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病因(中国和外国病因的不同)和诊断标准。
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鲁凤民教授的报告题目为“低病毒载量慢乙肝治疗策略”。鲁教授从病毒学的角度分析了NAs治疗下低病毒血症的发生及治疗策略研究,强调炎症时感染肝细胞被清除(cccDNA丢失),残余感染肝细胞代偿性增殖,但是,静止状态的肝细胞cccDNA可以持续存在,患者需要长期的治疗。
首都医科医院郑素军教授对“遗传代谢性肝病诊断思路”进行梳理。郑教授强调:1)不明原因肝病,尤其发病年龄早,伴生长发育迟缓、血脂异常、明显肝脾肿大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遗传代谢性肝病;2)发病年龄有助于缩小诊断范围;3)临床表现分类有助于提供诊断线索;4)以临床思维为主导,综合利用影像-病理检查-基因分子诊断。
医院东岗院区张立婷教授作“特发性非硬化性门脉高压症(INCPH)研究现状”学术分享。张教授表示:1)INCPH是一种少见病,由于名称长期不统一,缺乏明确的诊断标准等原因,其发病率很可能被低估;2)目前已发现INCPH与感染、免疫紊乱、高凝状态等因素有关,但仍没有明确的发病机制;3)INCPH诊断依赖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检查,通过排除肝硬化及其他引起非硬化门静脉高压的疾病加以诊断;4)INCPH临床表现以门脉高压表现为主,实验室检查血细胞减低,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5)肝组织病理检查对诊断尤其重要;6)INCPH的治疗可参考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治疗指南,以预防或治疗门静脉高压并发症为主;7)INCPH因肝功能代偿良好,预后优于肝硬化。
医院王磊教授针对“重视先天性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作出阐述。王教授提出,先天性肝纤维化(CHF)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可以通过结合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尤其是存在严重门静脉高压而肝功能良好时,应考虑到CHF的可能,提高对CHF的认知是至关重要的。
上海交通大医院范建高教授对年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进展进行回顾。范教授不仅介绍了非肥胖性NAFLD,还结合自身的研究工作进行报告,强调了NASH中纤维化诊断的重要性。
上海交通大医院马雄教授围绕“急性重症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治进展”进行讲解。马教授指出:1)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急性重症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的结局优于未使用激素者;2)C反应蛋白基线(D0-CRP)水平较高是急性AIH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3)对急性AIH患者进行CTP、COSSH评分,CTP≥10.5或COSSH≥13.7提示急性AIH患者可能对糖皮质激素应答不佳,需要考虑及早进行肝移植术。
首都医科医院孔明教授、医院徐京杭教授、医院李海教授分别进行了“营养改善预后-重症肝病营养支持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肝内胆汁淤积所致肝癌”疑难病例分享。
更多重肝会精彩回放
请下载并登录肝胆相照专家版APP
长按识别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