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病机制分型
①固有型:可预测,与药物剂量密切相关,个体差异不显著;
②特异质型:临床上较为常见和多样化,不可预测,个体差异显著。又分免疫特异质性和遗传特异质性。前者有免疫反应特征,通常起病较快。
2.病程分型
①急性:占绝大多数;
②慢性:定义为发生6个月后血清ALT、AST、AKP及TBil仍持续异常,或存在门静脉高压或慢性肝损伤的影像学和组织学证据。
3.受损靶细胞类型分类
①肝细胞损伤型:ALT≥3xULN,且R≥5;
②胆汁淤积型:ALT≥2xULN,且R≤2;
③混合型:ALT≥3xULN,AKP≥2xULN,且2R5;
④肝血管损伤型:相对少见,靶细胞可为肝窦、肝小静脉和肝静脉主干及门静脉等的内皮细胞。表现为肝窦阻塞综合征/肝小静脉闭塞病(SOD/VOD),紫癜性肝病(PH)、巴德-吉(基)亚利综合征(Budd-Chiari综合征,BCS)、可引起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IPH)的肝汇管区硬化和门静脉栓塞、肝脏结节性再生性增生(NRH)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