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土方 https://m.39.net/pf/a_4784148.html“嘀-嘀”,崇明向化镇齐南村,垃圾收集员王汉兰骑着收运车,甫一靠近村民屋宅门前的垃圾桶,口袋里的手机应时响起。“哈,这是给我‘打卡’呢!”图说:向化镇有机物循环利用中心。新民晚报记者徐程摄(下同)去年,向化镇运用“互联网+”,上线“垃圾分类收集信息管理手机APP平台”,向全镇多户发放的干、湿垃圾桶内,均配有定位芯片和蓝牙接收装置,垃圾收集员进入一米范围以内,自动完成“打卡考勤”,敦促垃圾收集员对点位负责,有效避免以往两三天上门收一次的“缺勤”。图说:“垃圾分类收集信息管理手机APP平台”页面。不仅如此,APP还对村民垃圾分类情况“打分”。王汉兰拿出手机,屏幕上已经跳出垃圾桶所属家庭的户主、地址、手机、状态等信息,勾选“好”“中”或“差”提交评价。如遇村民投放不准确的情况,拍下照片上传至后台,将纳入年度五星级文明家庭考评标准,“一开始,确实有人家分类不到位,现在只要没外出,就都是‘好’了。”“如果是塑料瓶、废纸箱、旧衣物等,大家直接投到回收机,立马就能换钱。”目前,向化镇11个村居均设有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只需输入手机号码,选择回收物种类,包括纸类、纺织物、瓶罐、金属、玻璃和有害垃圾,正确投放后“环保金”立刻进入账户。图说:垃圾收集。完成一上午户农家的垃圾收集后,王汉兰骑着收运车来到垃圾厢房,古色古香的观音兜农房颇具野趣,划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干垃圾和湿垃圾厢房。经过二次分拣后,她取出一条带有编号的卡标,将湿垃圾桶封盖锁住。原来,为避免垃圾桶混用、混装等问题,向化镇对湿垃圾桶实现“定责、定人、定桶”,对全镇68名收集员编号并发卡,每桶湿垃圾都能定位到收集员,封盖后垃圾车驾驶员和操作员无法打开,再不能把湿垃圾当干垃圾随意运输处理。“等送到湿垃圾处置站再开桶,对分类情况检查验收和考核。”最后,在向化镇有机物循环利用中心,垃圾的末端处置环节,湿垃圾经过工作人员开桶验收后,被推入进料口,经过搅拌、挤压、排水和发酵后成为有机肥料,提供给周边农户、合作社等,实现资源化利用,湿垃圾“不出镇”就地减量。新民晚报首席记者范洁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yinghuaa.com/gyhcr/11834.html